
電動車動力系統的主要核心就是位於底盤下方的鋰電池,但根據鋰電池的特性,即使在低電量狀態甚至是車輛系統顯示全車電量已經為0%,鋰電池本身仍存有少量電荷,若鋰電池遭受撞擊變形,或是發生電池內部短路、老化而造成熱失控而燃燒;一但鋰電池起火便難以透過電池管理系統阻隔燃燒現象,甚至使用車用滅火器也難以控制火勢。但若不幸遭遇電動車起火狀況,該如何以正確的滅火程序進行處理呢?

首先來看一下電動車的電池結構圖;絕大多數的電動車都是將電池模組設置於底盤下方,除了可以將車輛重心控制於下方,一方面也可減少因碰撞而對電池造成的外力損傷;因此許多電動車會強調在電池模組周圍加入撞擊緩衝裝置,許多國家也有針對電動車納入新的撞擊測試法規,包括電動車受到撞擊時是否會讓人員觸電、電池是否位移、電池模組是否會產生化學液體洩漏等項目。

(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先前已有不少電動車火災的新聞,其中包括了外力撞擊以及電池短路造成自燃等狀況,但與內燃機車輛相比,是否電動車真的比較容易發生火災?事實上,根據Tesla先前公布的一項美國市場統計數據,在2012至2020年間,Tesla平均行駛3.28億公里才會發生一次火燒車意外,比起一般燃油車款平均每3千萬公里發生一次火燒車意外可說是少了許多,不過這項數據也有可能跟車輛總數量的比例有關;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電動車遭遇火燒車意外,確實會比一般燃油車輛的處理程序更為繁雜。

(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簡單來說,滅火的原理就是降溫以及阻絕助燃的一切條件,先前在台灣就曾經發生一起電動車起火意外,但後來消防局動用了六輛水車才得以控制火勢,由於當時正逢國內乾旱時,難免會檢討是否還有其他方式能夠為電動車滅火,因此台南市消防局決定採購一款電動車專用滅火毯,尺寸為8公尺x6公尺,最高能承受約攝氏1300度的溫度,其特殊塗層還能阻絕鋰電池燃燒時所產生的有毒氣體。
但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滅火毯,尤其電池燃燒時還會產生噴射現象,使得人員難以靠近火勢,另一方面還會產生氫氣、一氧化碳等對人體有害的氣體,若處理不慎也可能造成人員的傷害。

(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應該如何正確處理電動車火燒車意外,目前在許多國家的消防指引中提供了下列程序:
1、滅火人員穿戴防護裝並配戴自給式呼吸器
由於鋰電池燃燒時會釋放鋰、鎳、鋁、鈷、銅等金屬氧化物顆粒,也會產生氫氣、一氧化碳等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所以消防人員必須穿戴個人防護裝並佩戴自給式呼吸器自我保護。
2、判斷車型與電池位置
包括油電車與電動車在內,車輛高電壓系統都會以橘色標示,在許多國家當車廠推出新款電動車或油電車時,也須主動提供緊急救援手冊,協助消防人員判斷電池與高壓電組件的位置。
3、使用熱像儀監測
消防人員抵達火災現場時,以熱像儀觀察車輛溫度變化以判斷起火點,並擬定滅火計畫。
4、穩定車輛位置
與所有的車輛起火意外滅火方式相同,滅火前需要將車輛位置固定住,以免滅火時車輛移動而造成其他人員或週遭車輛的損害。
5、如果狀況允許的話關閉電源
電動車通常都會設置斷電裝置,但並不像賽車為了競賽時的緊急狀況而將斷電開關設置於觸手可及的地方,多數仍要開啟前廂蓋或並不是那麼方便接觸的地方,但多電動車仍有加入遭遇事故自動切斷電路的設計。
6、大量且連續性供水
世界各國目前針對電動車火災的訓練方式,多以灌注大量水來控制火勢,由於鋰電池一但溫度過高就容易產生熱失控的情況,所以需要以持續且大量灌水的方式進行降溫;針對這樣的處理方式,歐洲部分消防單位開發專為電動車設計的滅火車輛,其外觀看起來像是大型貨斗車輛,上方還有一組吊臂,抵達電動車起火現場時就會以吊臂吊起車輛,直接放入灌滿水的貨斗中,如此一來就能直接降溫且阻絕燃燒狀況,也被視為目前最有效率的電動車火燒車處理方式。

(圖片來源:網路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