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rt724 wrote:
再按一次如何?總有...(恕刪)


我看您也只有這部 Canon EOS R 故意沒對到焦的影片,您就繼續到處貼來說服自己吧!

所以說要看測試影片,也要自己動腦筋好好想想才是!

免得被 Youtuber 牽著鼻子走,就會變成"大濕"
kevin7423 wrote:
我一直以為他跟一般照相的觀念一樣,不能曝光過度...(恕刪)


Canon相機使用,一向是盡量曝光,而不是保守曝光
在不過曝的前題下,盡量提亮,才是減低噪點最快的方式
拍照一向是這樣,不是錄影才這樣
這跟區域儲存有關,最高光的區域佔一半的儲存跟處理量,其他的佔一半
而其他的部份,最亮的依然又佔一半,其他的才佔另一半,依此往下循環
所以高光區儲存的資料量,是最多的

不過每個人的標準不一
樓主還是應該上個影片
最好是原片,還有套用lut之後,兩種影片都有




ever7070 wrote:
我看您也只有這部 Canon...(恕刪)

A潛艦 wrote:
所以依照你的邏輯相...(恕刪)


這位大哥,
pixel to pixel / line skipping ,
都算裁切的方式。
無論裁或不裁,單位面積的受光量(此為照度)相同,這無庸置疑。

pixel binning / oversampling 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比如說,4倍pixel binning,4倍oversampling
都是拿4個畫素的光訊息量去計算、濃縮成1個畫素。
平均起來,照度幾乎相同。
但是計算出的結果全然不同:
躁點、摩爾紋、偽像、邊緣細節、色彩層次,會在濃縮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結果。

其實視覺訊息進入大腦也是一種濃縮的過程,
感光元件是用減法,擷取足夠的訊息量讓你的腦去讀取,
超採樣是一種減法之餘,還把一些本該丟失的訊息濃縮給你讀取。

其代價是需要更強的運算及散熱效能,
所以說,同樣號稱4K,
呈現出來的畫質會有很大差異的。










airport724 wrote:
...(恕刪)


哈哈哈! 目前 Super High ISO 一定是 Sony 優,
連不裁切拍照 FF vs FF 都是這樣了,
何況 30MP vs 24MP 密度本不一樣,
這何需貼影片來證明!

而且這和您說的長篇大論,其實是想誤導樓主的事實,是不會變的!



還有,因為某些人一心只想扳倒 EOS R/RP,
所以根本沒考慮到很多用 EOS R 的錄影玩家,
都是接 Sigma 18-35mm F1.8 在拍片,
網路上也超多 Youtuber 在這樣拍喔!
除非上網看只想看自己想看的,
不然一定會知道真正的趨勢!

請 Sony 快點來顆 FE 28-70/2.0 or E 18-55/1.8 吧!

assis1123 wrote:
這位大哥,pixel...(恕刪)

你的論點是正確的,這樣講就沒錯.也就是全幅跟apsc雨super35之差別
不過跟某人所說的論點(進光量會減少,的原意相差很大
要不要跟他討論一下.
有人講不出話來囉! 只能狂貼連結繼續胡亂攪和了!

看那 #33 影片,我是不知道誰沒事拍片會 ISO 6400 一路飆上去啦!
是想要在晚上偷拍誰嗎? 那可能真得挺需要的!


而且即便在極暗處拍片,用 35 格式 4K 的 EOS R/RP 可用 Sigma 18-35mm F1.8 / 50-100mm F1.8 平價的鏡頭來提高亮度!

那請問號稱不裁切(其實有裁切)的 A7 III 錄 4K 時用 FE 28-135/4 錄影神鏡,光圈差了 2又1/3,用高感度補得過來嗎!?

也就是 EOS R 用 ISO 1600 時,A7 III 卻要用 ISO 8000,您再繼續高感很強啊!
ever7070 wrote:
講了那麼多,問題是...(恕刪)

跟你說話好煩 斷章取義
我是說用A7R2的FF錄影和super35以用於一般觀看方式看差別沒太大(有著適當觀看距離)
尤其是ISO不用拉高的白天

我選擇FF錄影不代表我不知道他們存在著差異
後面也說專業使用不在我討論的範圍
其實我PO一個4K影片 老實說你也分不出來是哪個模式錄的

還有 如果專職錄影
那裁不裁切其實問題不大
因為你不會拍照拍一拍還換鏡頭錄影

但如果是一般人相機主要來拍照順便錄影(同一顆鏡頭)
不裁切真的方便太多了
如果拿iphone7 拍照和錄影視角不一樣覺得有點煩 就知道我在說什麼(我只有iphone7)

拿18-35/1.8拍片
大概就是放著腳架或上穩定器(大多沒在變焦 倒不如用定焦)
用EOS R或RP手持自拍除了不夠廣 還很重 RP錄4K還不能用DPAF
還要為了拍片買APS-C的鏡頭? 到不如用APS-C的機種就好(可是4K...)

A7大概用顆18/2.8 可手持自拍
上穩定器或上腳架 可以用SUPER35格式
怕太廣 還可以用智慧變焦再拉近
你說裁切錄影很好 但A7也辦得到

實在想不通 "大部份"買全幅機的人 就不會想用APS-C鏡頭拍照了(不然買全幅做什麼?)
為什麼更少用的錄影就可以接受用APS-C的鏡頭?
(其實說穿了 就是不得已...)

c230 wrote:
跟你說話好煩...一般觀看方式看差別沒太大(有著適當觀看距離)...(恕刪)


呵呵! 和那些大濕說話才煩呢!
Canon 新相機有 -5/-6EV 對焦能力,就被他們打為是極端情況,一定很少用,
Sony 4K 超高 ISO 就要天天用!

還好您比較明理!



我們都明白"有著適當觀看距離,一般觀看方式差別不大"
問題是有些人就愛貼著螢幕,或是將影片放大 200%、500% 來檢視啊!
請問正常人觀賞影片會那樣!?

更何況影片不是照片! 就算是照片也不會放大 200% 來看好嗎!?



至於裁切,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我用 16-35mm 錄影時剛好變 28mm 小廣角,好用得很!
16mm 錄動態是想要看到昏嗎? 超廣角移動時透視很不舒服好不好! 是有沒有在用啊?
真得那麼需要超廣 C 家一顆 10-18mm 價位才 6K 多,很難解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