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更新!Nikon 35 1.4G 的逆襲 (全譯版) by Photozone

前言

最近工作很忙
但看到Pz新出爐的35 1.4G測評
還是很感欣慰
覺得N家又多一顆好鏡可以選擇
所以利用下班後的空檔
趕緊把重要的測評部分譯成中文
(最近又把它補完了)

雖然我知道版上高手眾多
很多人直接看原文就懂了
我做這工作不過是白忙一場
但還是想把它譯出來
希望能讓更多朋友知道這些訊息

此外
我還額外加入了 EF 35mm F1.4L的對應數據
讓大家有個參考
(本來還想加入Sony的35mm,但Pz上沒有收)

外型寫真



鏡組結構



導言:如何解讀測試數據

一、變形(Distortion)

基本上,鏡頭成像的變形有兩種:一種是「桶狀變形」(Barrel Distortion);一種是「針墊變形」(Pincushion Distortion)。前者通常在廣角端產生;而後者往往在望遠端產生。下面有兩張示意圖:

(一)桶狀變形



(二)針墊變形



在辨讀測試數據時,以越接近0為越佳,代表越沒有變形的情況。一顆鏡頭若是負值越大,代表桶狀變形越嚴重;反之若是正值越大,則是針墊變形越嚴重。

二、邊角失光(Vignetting)

一張照片若存在中心部分較亮而四個邊角較暗,稱之為「邊角失光」。這個部分的數據就用EV(Exposure Value)值來計算,所以EV越高,代表失光的程度越嚴重;反之則越輕微。範例如下:



三、解像力(Resolution)

我們時常聽到一個問題:「這顆鏡頭銳不銳利?」這就是由解像力測試來看的。解像力越高,代表影像越銳利;反之則越低。例如:Photozone在測試Canon的50mm時級別分為5等(感光元件8MP):貧乏(650-950)、平庸(950-1250)、佳(1250-1550)、非常好(1550-1850)、優異(1850以上)。每一級別的範圍皆為300。此外,這裡每個級距的數值高低也會隨感光元件的畫數多寡而有所升降。

四、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s)

色差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橫向色差」(Lateral Chromatic Aberrations);另一類是「縱向色差」(Longitudinal Chromatic Aberrations)。其光學成因為各種波長的有色光在穿過透鏡時會各有不同的焦點,如下方示意圖:



不過,除非是「高對比轉變」(用白話說,就是照片中極亮與極暗的交界處有一條沿著輪廓勾勒的有色線條,通常為紫色或綠色),否則一般畫面中是不會出現的。由於色差一般為紫色,所以在攝影上俗稱「紫邊」(Purple Fringe),不過在數位時代,形成紫邊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透鏡色差造成的。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可另參考wiki的解釋: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omatic_aberration。下方有一張示意圖:



附帶一提,橫向色差可以在後製時輕易地被軟體校正;而縱向色差則無此方便法門。除了後製軟體,有些相機大廠另採機身處理的方式解決(透過影像處理引擎或演算法去除),例如Nikon或Panasonic。下方圖片則可看到縱向色差。



正文

新世代Nikon AF-S 35mm f/1.4G

鏡頭報導 Nikon / Nikkor(全片幅)

Markus Stamm 報導

春光乍洩 譯

一、介紹

一顆具備超大光圈的35mm鏡頭──這種組合Nikon已經忽略很久了。不過,持平言之,Nikon並未完全忽略。一直到最近,Nikon還在販售那顆古老的手動鏡頭AI-S 35 / 1.4。然而,這個焦段的自動對焦鏡頭卻未嘗推出。

現在這個情況已經因為AF-S 35mm f/1.4 G而改變了,它是Nikkor新型的超大光圈定焦鏡群之一,Nikon在2010年時對這條產線進行了重要的更新,但這對追趕競爭對手而言算是稍微遲到。就其當前(在寫這篇報導時)的市售價格1800歐元/美元而論,這顆鏡頭顯然不是針對一般的消費者市場。

AF-S 35/1.4是設計給心中自認專業攝影師的玩家:其特色為強固的鏡身結構,整體幾乎皆以金屬製成(包含一部分的鎂合金),以及防塵耐候封裝;經過橡化處理的對焦環有良好的阻尼,運作起來相當平順。我們很高興看到其對焦機構連動對焦環時十分迅捷而毫無遲滯,即便在改變對焦方向時也是如此。

這顆鏡頭具備罕見的對焦模組,所以無論對焦遠近鏡身長度皆維持不變;而且,其前玉在對焦時也不會旋動,所以使用偏光鏡時絲毫不會產生問題。

其光學結構中包括一片非球面鏡,其上有奈米晶體鍍膜,這有助於在背光狀況時抑制光斑與鬼影。

它的特色還有靜音波動超音速驅動,所以它在任何時刻皆可提供近乎無聲的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它的對焦速度並未極快,並且確實較恆定光圈2.8的大三元變焦鏡為慢。然而對一般使用甚至是專業用途來說,在實際使用上它已經算是夠快的了。

這顆鏡頭是G型鏡,所以沒有光圈環。

※規格表

光學結構10片7組,包含1片有奈米晶體鍍膜的非球面鏡
光圈葉片9片
最近對焦距離0.3m(最大放大率是1:5)
尺寸83mm*89.5mm
重量600g
濾鏡尺寸67mm(非旋動式)
遮光罩Nikon HB-59,蓮花型(插刀式接環,附贈)
其他特色提供對焦距離資訊給機身,SW自動對焦馬達,防塵耐候封裝


二、實驗室測試報告分析

(一)變形

這顆鏡頭呈現出經過抑制的桶狀變形量,只在嚴苛狀況下才會被察覺,特別是有直線出現在畫面邊緣時。然而其變形十分均勻,故在後制時可輕易校正

譯註:SMIA TV 變形值:-1.64%;35L則為:-1.5%。



(二)邊角失光

在全片幅相機上,大光圈鏡頭易受到邊角失光的困擾,AF-S 35/1.4也不例外。事實上,在光圈全開時邊角失光值將近2.2EV確實超乎尋常(負面意義),比目前為止所有在D3X上測試過的鏡頭都高。如此明顯的暗角當然會呈現在最後的影像上。縮光圈有助於抑制邊角失光,但是即使在f/2時失光程度仍算略高。直到縮小至f/2.8以後,在實際使用上就看不太出來了(除了真正嚴苛的場景外)。

※注意:我們在做邊角失光分析時是根據機身直出的JPEG檔(未經校正),而Nikon D3x的JPG壓縮引擎特色是階調變化曲線比較平緩,因此其對比度具有被校正過的特質,導致測出相對較低的邊角失光值。而Canon版相關的測試數據則大約多出40%,這是因為Canon機身預設的對比度比較高。

譯註:35G最大光圈失光為2.20EV;35L為2.41EV



(三)MTF解像力

在我們實驗室的測試中,AF-S 35具有堅毅的表現。中心部分的解像力在光圈全開時已有相當好的表現,在f/2以後就達到了「優異級」
邊緣與邊角在光圈全開時僅較中心略為遜色耳,所光圈則能使其解像力達到「甚佳級」,甚至在f/5.6時觸及「優異級」的底線(3460)
當縮光圈時,這顆鏡頭呈現出輕微的對焦偏移(殘餘的球面像差)。

下方是正式測試後的簡化摘要。圖表以長條圖的形式呈現,每一個長條的高度(LW/PH)都能代換為銳利度的量值。該表受限於與視覺相關的LW/PH的範圍(1300至4000)。如果你想對MTF50的數字了解更多,你可以參考與之對應的「影像檢測解釋軟體」。

※譯注一:銳利度的等級分為五級:第一級「貧乏」(1300至1840);第二級「尚可」(1840至2380);第三級「佳」(2380至2920);第四級「甚佳」(2920至3420);第五級「優異」(3460至4000)。

※譯註二:35G與35L在中心部分表現皆達「優異級」。但在F2.8以下,35G的邊緣與邊角部分幾乎可達「甚佳級」;35L僅在「佳級」以下。



(四)色差

開大光圈時,影像邊緣的色差(高對比轉換時的色彩暈影)平均都在2個像數左右,而縮光圈可以抑制此毛病,唯有在超大圖輸出(或裁切)時才可能看得到。但是對一般的輸出尺寸而言,這問題對大多數拍攝主題而言並不會被察覺。再加上,色差可輕易為軟體校正,甚至是Nikon相機本身(如果你只拍jpeg檔且有一台Nikon新出的數位單眼)。

譯註:35G色差平均為2個像數;35L則為1個像數



(五)散景

對一顆大光圈鏡頭而言,其主要勝場乃從背景之中切割出主題來。在這種影像中,散景(焦外模糊)的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是壞消息:光圈全開時的散景有一點二線性。不僅轉換區域有此問題(它對大多數鏡頭而言都是難事),離焦平面一段距離之物體亦不得免。然而,這對內含非球面鏡的廣角鏡頭而言實為相當典型的問題。好消息是(但在下方測試照中看不到):縮光圈後散景品質有相當程度的改善,並在f/2.8時變得相當滑順

拜9片光圈葉片之賜,在各級光圈時背景的光點依舊保持圓形。不過這個優點在影像邊角破功,這是因為光圈全開時(f/2時也是)邊角失光切掉了光點的某一邊。而在光點邊緣的部分有輕微縱向色差的痕跡(這對鏡頭鏡片而言是很典型的問題,詳見下節)。

(六)散景邊緣 / 縱向色差

縱向色差(各種色光的焦平面不一致)對較大光圈的鏡頭是個普遍的問題。如你在下方所見,暈影各有不同的顏色──對焦點的前方是洋紅(紅+藍),其後則為綠色。確實,複消色差式的鏡頭可以避免縱向色差,但這類鏡頭非常罕見,尤其是焦距在100mm以下。縱向色差與橫向色差不同,它可沒辦法在後製時輕易地校正。

對大光圈定焦鏡(特別是超大光圈)而言縱向色差是典型的問題,AF-S 35在開大光圈時也有這個問題,當然縮光圈可以抑制這毛病。

附帶一提,下方的照片在縮光圈後還有對焦偏移的問題,這一點在論MTF解像力時已經提過了。

F1.4


F2.0


F2.8


F4.0


F5.6



三、測試照(節錄)

D3X用via CaptureOne 5.2轉jpeg

1.f/1.4 1/8000s


2.f/4 1/2000s


3.f/9 1/200s


※譯註:這部分還可參考另外一棟01大樓:
35mm 1.4G大樓

四、總評

在推出大光圈定焦鏡這方面,它耗費了Nikon不少時間。但最後的結果表現得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是值得等待。影像中心的解像力從最大光圈開始就很銳利,邊緣與邊角則緊追其後,稍縮光圈即能有甚佳的銳利度。而變形與色差對全片幅相機而言已算輕微了。但這類大光圈定焦鏡的典型問題仍在──在大光圈時會出現縱向色差。

然而,這鏡頭還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大光圈時的邊角失光;另一個是光圈全開時散景有點惱人。不過,這兩個問題在光圈縮到f/2.8以後就被解決了(假使有主題或合適的光線)。

其做工品質非常高級,還有防塵防潮塗裝。自動對焦稍較預期為慢,但在大多數使用情況中仍算夠快。

故撇開小缺點不論,它毫無疑問值得高度推薦(至少是對那些不在乎它有點高貴的人而言)!

光學品質:4星
做工品質:5星
性價比:3星

(譯註:滿分5星)

-----------------------------------------------------------------------------
-----------------------------------------------------------------------------

結語

如果您對上述的光學測試不甚了然
可參考我另一篇前面的介紹
AF-S 24-120mm F4

總之整體看下來
35G的表現似乎不遜於人氣鏡頭35L
應該算是個額外的好消息吧

-----------------------------------------------------------------------------
-----------------------------------------------------------------------------

相關文章

Nikon 50mm 三鏡大解析 by Photozone (有增補及修改)

Canon原廠50mm的抉擇──三鏡大解析

[測評]新世代全幅小三元Nikkor AF-S 24-120mm f/4G ED VR by Photozone

[測評]新世代 Nikon 24mm f/1.4 報告 by Photozone

Nikon 副廠三強:Tokina 16-50、Tamron 17-50、Sigma 18-50 大解析 by Pz
朋友說的買的好不如買的巧
昨天他去買手把 我就順便叫他幫我問問有沒有35G

結果呢....今天我就去高雄搬一顆回家了


df2pika wrote:
朋友說的買的好不如買...(恕刪)

最近還能買到真不容易
聽說缺很大
高雄還有存貨嗎?
哪一家的?
春光乍洩 wrote:
前言最近工作很忙但看...(恕刪)

春光乍洩 wrote:
最近還能買到真不容易...(恕刪)


感覺好像 每家店每個月都又一兩顆到貨






官僚寶寶 wrote:
高雄還有存貨嗎?哪一...(恕刪)


沒貨了喔 顆達恰巧這顆沒人下訂


今天拿貨前10分鐘 也有別人想買

還好友人昨天有幫我留訂金 才能保留給我帶回家
最近也有在想這一顆,所以去借了一顆來試拍

感覺還蠻不錯的,但就是有點貴XD....









[山城之風-藍點 的生活隨意記錄] https://h01thc.pixnet.net/blog
兩張都是PHOTOZONE的MTF圖
http://www.photozone.de/nikon_ff

這個是35G的MTF圖 中央在F4.0的時候到達最利





這個是24G的MTF圖 中央也是F4.0的時候到達最利 但是兩顆的F1.4都算可以用


h01kevin wrote:
最近也有在想這一顆,...(恕刪)

色彩表現真不錯
即使是陰天也有一種低調的華麗感

h01kevin wrote:
最近也有在想這一顆,...(恕刪)


將拔買吧~XD~

現在應該沒有缺那麼大了

這顆真的不錯

h01kevin wrote:
最近也有在想這一顆,...(恕刪)

雖然我是C家的 但是這顆實在太毒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