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目前的同級競品來看。
日產車X-Trail。
以之前進口的e-Power 151.9萬來推論的狀態。
隔壁板推估國產109~129萬元區間含輕油電版本。
油車個人推估2款,約109 + 119萬 / 輕油電款129萬單一車型。
實際上市約莫下修會同本田-2、3萬處理,訂在106+116萬 / 輕油電126萬單一車型。
新一代的車型設計,外型很有力量感。
------------------------------------------------------------------------------------
同級競品,KUGA並未有PHEV版本加入。
應該以現行180+245兩款+Vignale純客車旗艦版本拉皮。
Kuga現行款 :
180 超值X 94.9萬
180 旗艦 104.9萬
180 旗艦X 110.9萬
ST-line 245 123.9萬
Vignale 純客車旗艦 129.9萬
今年底小改款應該初期會推出 :
180時尚(或經典) 105萬
180旗艦 110.9萬
ST-line 245 124.9萬
PHEV
----->??未知
Vignale客車旗艦 129.9萬--->這車型海外無小改新式樣貌,應該不會設變。
內裝應該會順著小改款改動。
目前動向未明。
如果版本沒順著小改,內裝的小螢幕大概又要被罵翻。
版本得同步升級到SYNC 4
福特的小改款版本異動,屆時要對決大改款CRV 6 單一1.5T應該都會很辛苦。
歐洲福特已經宣告全面放棄Fiesta 、Focus 、 Kuga等下一代大改款傳統乘用車市場的競爭。
只會保留Mustang野馬、Ranger、Bronco(未導入台灣)等產品,陸續更新新世代。
透過與VW福斯商旅車的整合,目前推論之後只會推出新的MPV類的多功能車型。
例如歐洲已經發表的Tourneo Courier,後續可能有機會導入台灣,不然福特六和上面的車款一旦退役後,已無一般乘用車可販售。
導入Tourneo Courier填補中型SUV的可行性還是會有的--->個人猜測。
現行的Focus MK4 + Kuga MK3國產會一路賣到不能賣停售為止。
可預期的,福特這兩支產品,隨著產品壽命延命,會降價或添增更豐富配備圖存走勢,無新世代續命。
-------------------------------------------------------------------------------------------------
而目前中型SUV國產款,造車、用料、配備、內燃機動力等等綜合來看。
我個人覺得黑馬一匹的,就是三陽工業國產的南陽Hyundai 現代 Tucson L。
同樣是採用1.5~1.6T渦輪動力,它都不比KUGA、CRV差。
配備也是。
底盤也是。
空間也相當的大。
NVH靜音工程,也很不錯。
GLT-A 1.6T 99.9萬
GLT-B 1.6T 109.9萬
Tucson L Turbo Hybrid
GLTH-A 1.6T+h 110.9萬
GLTH-B 1.6T+h 120.9萬
GLTH-C 1.6T+h 128.9萬
是目前現存國產中型SUV少數仍有百萬以下的車型之一。
--------------------------------------------------------------------------------------------------
CRV MK6
1.5T油車版本
VTi 105.9萬
VTi-S 113.9萬
S旗艦 123.9萬
eHEV
何時會供--->??未知
PHEV
可能不會導入。
導入依照目前訂價策略看,也會跟X-Trail ePOWER進口一樣站上150萬以上。
兩車的價格帶也最相近。
CRV MK6個人仍期待有eHEV的導入。
基礎設個119萬
旗艦設個129萬
個人認為還是會賣翻
PHEV站上150萬,就別學日產搞進來了。
根本直接被NX活捏打死,沒操作空間。
--------------------------------------------------------------------------------------------------
綜觀 :
以油車來看,Hyundai 現代 Tucson L的1.6T+Kuga的C/P值真的相對來說開出蠻好的入手門檻。
本田則是用1.5T油車旗艦跟其他競品高端245版本或油電旗艦版本對決。
CRV如果導入eHEV定價要設到哪,大概也沒啥設限了,因為它根本已經無視對手的存在。
只能這麼說,這也是本田厲害的所在,還是賣得嚇嚇叫。

進口RAV4的性價比拉進來看,C/P值也很優異。
對手想鑽空子的機會不高,不易取代。
2024新世代也將迎來大改款。
可以預期,和泰車會用進口車接近國產價,又給這級距後門放把火燒旺一點。
有哪個死白目,敢將價格拉到140~150起。
就用NX 200電給你吃米田共一旁玩沙去。
月販售量2000台UP,誰人甲它比。
一堆人捧錢排隊買等交車。
這就是現實呀!

CX-5 MK3,Mazda這台新一代短期應該還不會出現。
得2024年底後才有機會。
現行MK2.5還得繼續撐著。
C/P值也是很高,顏值就更不用說,是漂亮的。
但依照新世代CX-60走向高端品牌造車路線操作。
新一代的CX-5 MK3,應該也會走向類高端路線。
不太可能繼續賣現型款的進口車身份作國產車售價銷售,勢必會UP+10萬起跳操作。
而速霸陸森林人,總代理沒導入T渦輪,大概也不用入列了。
直接宣判死刑。
NA動力,要怎麼玩嗨All-Wheel Drive 全時四輪驅動系統、 Special X-Mode 越野模式!!

NA就順順開,當代步車,給些基本的+2WD俗俗賣就好。
既然要走向Out Door,用四傳+X-Mode當訴求與玩家溝通,螺仔動力哩!! 先補上來呀!!

書書企沒同級競品。
Vitara也屬於CC尺碼的Size。
也等大改了。
最多人詢問的熱賣Jimny JB74,用舊的內燃機+米兄變速箱4AT,排廢已然GG。
從一年2000台入港,現在僅剩品牌有過咖啡炭排,進口一批幾十台,全省經銷都不夠分。
書書企的產品世代換新,得要撐N久。
經銷商經營他們家的產品真的會餓肚子呀! 金拍作!!!

趕緊說服阿本納,將Jimny JB74加一組Swift輕油電Hybrid或剛拉完皮貌似大改款的SX4 S-Cross的 48V 輕油電來補給吉米,讓吉米上看百萬台灣售價非難事,還是一堆人買滴。

KIA森納美的經營,有倒吃甘蔗的跡象。
該品牌的7人座SUV Sorento + 大型MPV Carnival真的是賣翻了,缺車缺交到爆。
應該早晚會翻紅。
Sportage較不溫不火,畢竟這級距競品實在太多,廝殺激烈,很不好蹭!
把進口車也拉進來看,國產車真的越來越不易呀!
還是不要再拉來談,帳面會好看點。
不然國產的定價,已經退色不具優勢。

-------------------------------------------------------------------------------------------------
而許多人提的MG HS,中華將其定位在上述討論車型位階。
但個人會將這款車拉跟Corolla Cross中小型SUV為定位。
MG HS的檔次,實車較存於CC位面帶。
尺碼也接近。
但中華將其上抬拉到與KUGA等競品作為表述是聰明的,會讓消費者有種中型SUV C/P值爆表的象徵意義。
而這款車,在車界從業車體設計開發視角來看,跟CC競爭是直接,也符合的檔次。
如果認真要拉到KUGA、CRV這位階定位,就過攀。
MG的內外觀造型設計,大陸啟用了歐洲一流設計師主導,設計面水準不失歐洲車水平,是優秀的。
但用料仍然很大陸件。
細節上,還是有很多需要改善的。
例如大陸款普遍常見電動尾門挺桿下放,瞬間力道過大,像被砸車一般。
內裝手套箱、中央扶手箱,缺乏細膩的收納或緩衝釋放細膩的調整,大陸造車,很常見這一類造車細節仍需改進的地方。
手套箱這些機構件,中華或許找台灣扣具協助更新國產件的優化,才能有效降低大陸味的細膩處質感升級。
但相對台扣的報價自然也不會是大陸件的芭樂價,都是相對應的。
這些微妙的細節,仍然是當前上述主流中型SUV造工較為優異。
尤其引擎室的排佈,造工上下落差就很明顯。
就不多談。
原則上,HS我是會將其排入CC檔次去作評比,較符合個人的看法。
這台車很微妙,配備、定價、等級,就界於CC與上述國產中型SUV之間奇妙的地帶。
往下比,它啥都比它車高大尚,往上比,用料檔次尚有不及。
但C/P值姓價比是其最大優勢。
MG新世代的產品,以大陸車廠的造工,升級很快跟進,新世代的車,用料與細節調整應該都會翻一級。
例如Hyundai 中國自主設計的Custo,三陽國產後改名為Custin,用料、作工,都有相對的日系車該有的水準。
MG車跟進追上其他日系車、韓系車水平,應該就在中華下一台新世代車型導入就能看到造工的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