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全騎車開始安全訓練、間歇訓練:安全跟車、安全超車、安全騎車

個人經常在台北河濱車道騎車自我訓練體能,常聽到別人強調間歇訓練的重要性也就是在高強度騎乘和低強度騎乘之間重複訓練,後來發現碼錶裡面可以設定『一般強度幾分鐘+高強度幾分鐘』的訓練課表然後循環練習,最近體會其實『貫徹安全騎乘』其實和『間歇訓練』有異曲同工之妙:
1. 河邊車道有各種使用者可以一起享受河邊車道ubike、慢跑者、散步聊天、遛狗、小孩車、公路車、越野車、gravel車、小摺車,也有非人類使用者像是野狗、鴿子、松鼠共同使用河邊車道,大家的速度都不一樣。其實還有清潔貨車、工程貨車、施工人員騎機車。
2. 我個人的作法:如果遇到與自己速度不同得使用者就當作間接訓練的中斷點,例如原本騎行速度30公里/h如果遇到與自己速度不同的使用者就當作『間歇訓練』的起點等到『安全避開非同速使用者』之後就開始衝刺進行高強度訓練。當然這樣的訓練方法最大的缺點就是『間歇訓練的長度非常不一致』在人多的地方像是大稻埕、雁鴨公園、彩虹河濱公園、社子島河濱公園、八里左岸,可能100公尺就要『間歇一次』,在人少的地方可能好幾公里才間歇一次,但是優點就是『安全』自己安全,別人也安全
3. 這樣的安全訓練可以簡單區分成三個面向:安全超車、安全跟車、安全騎行。
4. 安全超車:
A. 前方有不同速使用者時就當作間歇訓練的起點。
B. 超車前,響鈴提醒前車注意,前車聽到響鈴後比較容易判斷他自己是要定速、加速還是減速。很多人喜歡悄悄地從別人身邊超車,我個人覺得蠻危險的,畢竟前車真的不知道後面有車,前車的動向不確定性非常高。前車可能突然左轉右轉大迴轉煞車小S抖行大S滑行,都是需要特別留意的訓練。響個鈴鐺,提醒前車留意一下,大家都安全。畢竟,自己也可能是別人的前車
C. 決定超車後,從前車的左方超車。超車時不要跨越對向車道。前車或行人在遛狗時千萬不要從『人和狗之間超車』要從『人最外側』或『狗最外側』超車,因為人狗之間可能有一條『不反光的黑色繩圈』,如果強行穿過人狗之間,騎士必然被黑色繩子纏住,倒楣的是騎士自己
D. 超車後繼續衝刺不要休息,就當作是高強度訓練。
5. 安全跟車:
A. 前方有高手的時候,不要跟車,畢竟自己實力和高手不同,無法隨時起停。
B. 如果要跟車的話,不要跟很近,保持2~3個車身比較安全。如果跟太接近讓前車幫你擋風反而失去訓練效果
C. 如果前車速度變慢,就找機會超車,也當作高強度訓練的開始。
6. 安全騎行:
A. 超車時不要和前車對眼打招呼,否則會引起敵意。超車前有鈴鐺聲就可以了。
B. 超車時就自己趕快加速,如果超不過就要適時放棄超車,注意安全。
C. 可以和『對向騎士』打招呼,但嚴禁和『同向騎士』打招呼,因為騎乘中同向騎士和自己有隱藏的競爭關係,在不認識前車的情況下,你不知道前車把你當成朋友還是敵人,為避免誤會所以嚴禁和同向騎士打招呼。
D. 基於『大家都可以共同使用自行車道路』的基本原則,我超車我心安理得,但嚴禁和同向騎士打招呼,否則容易招來誤會。
7. 其實,在河邊要維持安全騎行就是會停停走走,但是把這種停停走走當成一種間歇訓練,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訓練方法
爲啥要整自己去騎河濱
jsmz
機器有他的優勢。河邊的優勢是自然的風,自然的天氣、自然的鳥語、自然的陽光。這些是目前機器模擬不出來的!
林中鳥
河岸就只建議休閒騎就好。安全、省事最重要。不要把日子搞的很複雜,
我也是這樣利用,本來就是要給自己不斷的刺激,

之前John Ebsen 訪談就有提到他自己本身在任何路段都可以練車,
他都把台灣市區紅綠燈當作練間歇最好的地方,
遇到摩托車他自己心裡也會比賽,
另外只要遇到山友有人跟他打招呼,他一定會掉頭加速追上,回敬禮,再掉頭回上自己的路程,

一個強大的John Ebsen,認為只要騎出門時間不應該放過任何可以訓練的機會,
這都是蠻正面的方式。
太誇張了吧 騎個車有需要那麼在乎別人比你快還慢?又不是職業選手在拚輸贏
還上升到敵意?
真的遇到心理有病的人你按鈴也會被視為有敵意啦
今天上午在彩虹橋遇到年紀和我差不多的同好哥,
他騎著和我相同品牌的平把鋁車,
他的車架高光明顯一塵不染想必是剛買的藍色新車。
差別在我的煞車是油壓碟煞他的是V夾圈煞。
我以時速25公里從後方無聲緩緩超越過這位小腿肌肉發達,
穿著無袖車衣露出麒麟二頭肌的健身哥。
接著我依照自己的節奏繼續前往訓練路線裡的 目標。
不一會兒意識到左後方有較快的自行車接近,
第一時間反應的向右偏移讓較快的車可以順利超車,
我挑起眉毛同時平移眼珠望向這位超車哥,
是的沒錯,剛剛那位健身哥改變了速度,比我快的速度。
我本能的反應趨前跟在他的車後真空負壓區的位置,
賦予藍色健身哥副將破風手的頭銜,我則享受史利普氣流帶來的主將待遇。
這位健身哥似乎亟欲擺脫我的跟隨,他把速度提高至30公里,
但我車表上的3秒功率數字依然在120左右逗留,
無論他把速度提高至40公里。
幅條規律的音頻彷彿時間暫停,緩緩上升的即時速度逐漸繃緊我的弓弦。
1分鐘後藍色大叔不再翻新最高時速,
此刻我指撥後變速器移動至飛輪11齒位,招喚四頭肌做功衝刺,
不去計算早上騎了環小台北路線67公里後是否還有剩餘的體力,
超車藍色大叔後我的TJV車衣彷彿變身成更強的高中制服,
把平把當下彎把趴身創造空力型態持續輸出功率,
這情境有點像教官在後面追著你跑的錯覺。
經過3分鐘後我來到路段的終點,更換輕齒比檔位起身抽車尻上牽引道,
橋上的燃油車從我身旁呼嘯而過,橋底的溪水潺潺而流,
我再從高中生變回現實的中年大叔。那個還在幻想年輕體能的阿伯。
bibliophlist_32
文筆不錯👍
ALLEN HO 0302
好詩好詩
偶喜歡騎車更享受騎車带來的健康和身心舒暢
但纳悶的是平日騎車一路上, 我幾乎都是被别人超車
2023 TBA 雙塔520 報名人數 1698人,我排名96
有認真想過...會不會是我運氣很背,路上遇到的車友,都是前95名的...
ALLEN HO 0302
不會 像我都是衝一段 去旁邊休息的 雙塔我報名都不敢
台北新北可以長途騎乘又安全的地方就是河邊了,應該沒有比河邊更安全的騎車環境了。
河邊有鋪裝道路、有路燈、有反光警示標誌、有風、無汽機車排氣、有涼亭、有販賣機、有草地就算跌倒也比較安全。

在馬路上騎車,你的對手都是全金屬車身或安全帽,他們不怕碰撞但是單車騎士非常害怕碰撞。馬路上對手速度基本都40KM/H起跳,短程騎行自行車還可以,一直在車陣裡面騎乘真的蠻危險!

Motor123 wrote:
爲啥要整自己去騎河濱
安全騎乘真的可以算是一種訓練方式耶!!

路人安全,騎士安全,大家都高興



Ahoo Chen wrote:
我也是這樣利用,本來就是要給自己不斷的刺激
1.世界上有很多種人,沒遇過只表示你還沒遇到。
2.河邊常有人騎車時故意隨身喇叭音樂開很大聲,很吵。有些人想要超車,然後超不過,就會故意『加大音量』干擾你。當然,他的音樂大聲也讓人注意到危險存在也會避開他,也是一種警示方式。
3.世界上有很多種人也有很多騎士!
4.河邊有人吹薩克斯風、打鼓,所以有的騎士認為別人都那麼大聲所以喇叭開很大聲也很正常的!!


takajhong wrote:
太誇張了吧 騎個車有需要那麼在乎別人比你快還慢?又不是職業選手在拚輸贏
還上升到敵意?
真的遇到心理有病的人你按鈴也會被視為有敵意啦
應該是你在河邊都是輕鬆騎啦,別人都是認真騎才有辦法超過你


南客 wrote:
2023 TBA 雙塔520 報名人數 1698人,我排名96
有認真想過...會不會是我運氣很背,路上遇到的車友,都是前95名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