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賓士的銷售台柱GLC車系,從入門的GLC 200到進入性能領域的AMG二軍GLC 43,每次的試駕都可以充分體會不愧是撐起賓士銷量的重要車型,要舒適要質感,200、300車型可以滿足你,要來點性能味,GLC 43超過400匹的輸出,百公里加速4.8秒的數據說出來也夠嗆辣。至於最高貴的性能旗艦,也就是本文主角GLC 63 S E Performance Coupe,必須老實說,賓士這套新世代的63動力,最直接的結論就是真的很強、很快,尤其加入PHEV油電系統後,它不再是無時無刻都張牙舞爪的性能休旅,純電時可以很溫柔安靜,Race模式又能回到凶狠的戰鬥狀態,這樣的反差感其實蠻讓人喜歡。

可惜的是,這套新世代63動力卻有點像雙面刃,因為2.0升四缸引擎搭配電力系統,可以讓它融合天平兩端的需求,但也因為搭配的是2.0升四缸引擎,對於普遍認為63就是要大排量多缸數的全球AMG車迷,難以接受這樣的設定。確實,自從2023年問世以來,這代63車系的銷量與聲勢(包含C 63),也明顯不及於過去,有鑒於此,雖然目前都還只是傳聞,但已有不少消息傳出賓士正考慮將63車型改為V8動力。

雖然四缸引擎讓不少人失望,但不可否認科技的進步,還是讓GLC 63 S E Performance Coupe成為一輛扎扎實實的性能跑旅。市場面部分,國內其實早在去年中就隨著43車型一同上市,來到2025年,連同三月份推出的正25年式,GLC 63 S E Performance Coupe在價格與配備上也有做出微幅調整,變化不多主要是配備增加Energizibg智慧空氣淨化系統,建議售價則是調整成623萬元起,不過這輛試駕車因為加選了一些配備,最終車價已來到670萬左右。

既然是63,外觀可不能太斯文,AMG車型才有的直瀑式水箱護罩,搭配具備擾流空力效果的的保桿設計,試駕車還進一步加選了AMG空力套件與夜色套件,因此在保桿下方還多了亮黑色前輪弧前方勾狀翼片,車側車尾也有相對應的擾流裙、後擾流尾翼等等,型塑出更性能化的姿態。
- 多光束頭燈-1
- 多光束頭燈-2

這組代碼RWK的21吋AMG交叉輪幅式鍛造輪圈為另外選配,類單孔的造型確實更帥氣有型,搭配馬牌的SC7性能胎有著很不錯的抓地表現;至於標配輪圈同為21吋,輪胎尺碼也完全相同(前265/40R21、後295/35R21)內部的煞車系統,預算許可也能夠再加選陶瓷煞車,制動力道更強視覺看起來也更加飽滿。


GLC車系只有Coupe車型才享有63動力,一般標準休旅車型最高只來到43,而Coupe車型的厚實車尾搭配面積更大更上翹的擾流尾翼,加上下方採方形四出尾管與中間擾流鰭片帶來運動性能滿分的視覺效果,雖然只有四缸,但排氣管在閥門開啟時還是有算厚實的聲浪輸出,不過還是要說,如果是V8就更讚了。此外因為試駕車搭配的剛好是野性紅這款特殊漆,稍微掩蓋掉了GLC 63銘牌後方的紅色S字樣,現在只要是有帶電的AMG,銘牌都會用上紅色來強調其身分。

因為是PHEV車型的關係,除了車尾右邊的油箱蓋,左側還有一個支援AC慢充的充電接口方便快速補電。

新世代GLC的內裝鋪陳,大致與C-Class雷同,這樣的內裝設計想必大家已看了不少次,63車型則是在用料與配色做出區別,通常車廠為了讓性能車更能彰顯身分,都會在用料改為碳纖維,這點GLC 63也不例外,大面積的碳纖維飾板甚至方向盤上下緣也有,對於氣氛的營造,賓士肯定是駕輕就熟。

儀表台連同座椅等車內材質,試駕車選配了AMG Nappa真皮-黑(附黃色縫線)內裝,所以在車內無處都帶有黃色縫線,比起性能車常出現的紅色,黃色縫線倒也呈現出不俗的質感與運動感。
- 方向盤-1
- 方向盤-2
- 方向盤-3
- 鞍座-1
- 鞍座-2

12.3吋的數位儀表可帶來豐富的行車資訊,AMG車型上則多了專屬模式,介面的呈現又更為熱血。
- 儀表模式
- HUD模式

中間直立式車載螢幕為11.9吋,與其他賓士車型最大的差異大概就是圖中這幾項功能,越野是休旅車才會出現的,而性能表現、Track Pace,就是AMG與63車型才會有的專屬功能選單。
- 驅動裝置
- 車輛

不用拿出儀器,車內就直接內建了零百加速的測試功能。


GLC 63 S E Performance官方公布的百公里加速成績為3.5秒,很難想像這種超跑等級的加速成績已經可以在一輛性能休旅見到,至於我們實際用車內的紀錄功能實測,跑出的成績為3.95秒,或許是受天氣、地形等外在因素影響與官方成績相比慢了約半秒,但要知道它可是一輛重達2.3噸的大傢伙,這成績已經算相當出色,實際坐在車內那種馬達與引擎共同產生的瞬間推力真的很驚人。0~100km/h之外,螢幕還顯示了0~50km/h的時間為1.64秒,距離則分別為11公尺與59公尺。

63動力擁有多達八種的行車模式,基本的Comfort、Sport、Sport+、Individual之外,因為具備大電池與馬達,還多了Battery Hold、Electric與Race模式,其中純電模式最高可提供13公里的純電行駛能力,13公里以PHEV車型來說偏少,但這套油電系統本來就不是節能取向,增加馬達的用意單純是為了造就更出色的動力性能,且在純電模式下只要稍微重踩油門,引擎也會瞬間啟動以提供更多動力。

在Individual個人化模式中,可以細部調整的範圍非常多,例如驅動系統就有多達七種,其他懸吊、Dynamics、變速箱也都能各別調整組合,讓駕駛調整到符合喜好的最佳搭配。
- 前座
- 後座
- 後廂-1
- 後廂-2

無論是43還是63,打開引擎蓋內部都是一具代號M139I的2.0升四缸渦輪引擎,但63動力進一步整合包含BSG啟動馬達發電機、電子廢氣渦輪、MCT九速手自排變速箱,單就引擎部分具備476hp/55.6kgm的最大輸出。
再結合電的部分,整套採P3-Hybrid混合動力的油電架構,電子動力單元整合了安放在後軸上的電子限滑差速器、雙速換檔機構與永磁同步馬達,並以400V電力系統驅動,電池則透過HPB80高性能電池,採柱狀設計的500個電池芯有助於散熱,來自F1的冷卻技術讓電芯浸泡於冷卻油中,再透過水冷的方式可以確保正常工作溫度,最終,這套油電動力的最大綜效輸出就來到680hp/103.2kgm,零百加速3.5秒、極速275公里。

老實說,一坐上駕駛座還真不知道要先用何種方式來駕馭這輛車,明明知道它是一部擁有超過六百匹的性能野獸,但又很好奇63動力用純電開起來是什麼感覺,折衷之下先用最普通的Comfort模式出發吧。不曉得是不是相比43多了300多公斤的車重,一般模式下給人的反饋比43來的沉穩不少,一些會出現在43車型的彈跳感與壓過爛路的明顯路感來到63反而消失不見,隨之而來的是更穩重與舒適的行路質感,這點倒是與預期的硬派有落差。接著調整成純電模式,雖說這套系統僅有13公里的純電續航力,但最高時速可容許到125公里,即使在高速公路也能用純電去跑,移動過程中成了一輛不折不扣的純電車,也瞬間忘記開的其實是一輛GLC 63,這感覺可真難以言喻。

再來把模式調成Sport+、Race,引擎啟動的同時也宣告這輛高性能休旅將徹底甦醒,引擎加上馬達提供充沛的動力反應,搭配流暢的變速箱換檔也迅速將車速帶起,衝刺表現妥妥的就是一輛63該有的樣子,至於轉向與車頭指向性的犀利程度受到休旅車與轎車的先天差異,反應是比C 63差了一些但仍舊很有水準,另外無可避免的在彎中GLC 63還是會受到重量的壓制,即使懸吊與輪胎撐得住還是會下意識地降低速度,以求順利功克連續彎道。

這套油電動力的鋰電池容量僅有6.1kWh,以PHEV來說其實算少,但也因為容量不大,即使使用純電模式讓電力耗盡,其回充速度也相當快,不一會兒電量又回到接近滿電,要切回純電繼續享受舒適安靜的移動過程,還是繼續大腳油門體驗由馬達與引擎共同產出的強勁動力都沒問題;前段提到在舒適模式與純電模式下,懸吊的反饋其實很舒服,但在S+或是Race模式,明顯來自路面的彈跳與震動更多,不過比起以往有如鐵桿的強硬回饋,現在又多了分柔韌,常駐在Race模式下通勤其實並無不可。

如果你期待的63是那種擁有大排量底蘊,很純粹的燃油車設定,或許眼前這輛加入新世代油電科技的GLC 63根本勾不起你的興趣,但經過實際試駕,先撇除那種大排量、純油車的情懷,新科技的加持真的完美兼顧了舒適與運動性,想要輕鬆代步的時候切至純電或是Comfort模式,它就是一輛適合日常通勤代步的舒適休旅,切換至Race模式,它又搖身一變成為一輛擁有極致操控與性能的快車,動靜皆宜應該就是對它的最佳詮釋。總之,四缸的63值不值得,一切還是要回歸市場反應,但本質上它確實是一輛很有樂趣與話題的AMG!
▍Mercedes-AMG GLC 63 S E Performance Coupe 規格諸元表
動力型式:直列四缸汽油渦輪+電子渦輪技術及永磁同步電動馬達最大綜效馬力:680hp/6,750rpm
最大綜效扭力:103.2kgm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MCT九速手自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前265/40R21 後295/35R21
車身尺寸:4,792mm x 1,920mm x 1,635mm
軸距:2,888mm
國內售價:623萬元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