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I 6.8KG車重的規定和大廠高科技羽量化車架的疑問

為了要有更好的強度,為了要符合選手特性
所以才要特製,當然也為了讓衝線的時候 選手可以高舉雙手
車衣前的LOGO可以撐開讓大家記住
jay18 wrote:
那你知道~為何會差很...(恕刪)

jay18 wrote:
一般而言這樣的說法是有些問題~如果是所謂的工廠特規賽車~是不能用於UCI賽事當中(尺寸或特仕塗裝另有規範)



這有啥問題? 本來這種職業大賽的專用車架+零件本來就是特別製作的 這也不是啥秘密...

比賽用的就是以強度為優先考量 以能夠負荷連續10幾站的賽事及選手強大的爆發力為主

外觀一樣塗裝也一樣 不過就是重量上比較重一點加強負荷也沒啥違規之處



真要說以市售產品下去比職業大賽的話 據了解目前只有G牌是以市售車下去比賽沒錯.....






摔車才知道自己技術不好 換車才知道自己銀兩不夠...

STANLEY650719 wrote:
這有啥問題? 本來這...(恕刪)


"說法" 有問題。

這樣瞭解了嗎?

JAY 大沒說"作法"有問題啊 . . . 有些事可以做不能說嘛. . .
www.cycliving.com
p2919 wrote:
…不管是汽車、機車的品牌都會提醒消費者不要用於競速或比賽用途
自行車的品牌是如何提醒消費者的呢?…

小小聲提醒您一下,如果你買的是法拉利的純種跑車,而廠商提醒你不能上賽道、不能拉轉速,你會有什麼感覺?

現在大家假日騎的數萬元級、甚至十數萬元級的「單車」,都是一、二、三級的純種跑車,的的確確就是設計來比賽的。


…至於長得像戰馬的那種通勤車,已經在01消失很久,根本不是這裏正在討論的。人家在討論法拉利的八缸平衡,別插隊亂入小綿羊不應該長時間高轉速運轉…


要檢討的不是廠商為什麼沒有標示「不可以用於競技」,
是該檢討為什麼會有這種「把純種戰馬當拖車牛」的文化。

STANLEY650719 wrote:
真要說以市售產品下去比職業大賽的話 據瞭解目前只有G牌是以市售車下去比賽沒錯.....


記得robobank有特別在他們的影片裡說明過這點

不論是TCR ADV SL ISP跟騎TT用的TRINITY ADVANCED SL

都是市售版本

不知道是G牌不想做特仕版還是市售版本已經夠強夠猛了...

也算是一種有趣的行銷手法,至少知道自己騎輸人是人的問題而不是車

erc wrote:
小小聲提醒您一下,如果你買的是法拉利的純種跑車,而廠商提醒你不能上賽道、不能拉轉速,你會有什麼感覺?

你用法拉利或保時捷這種【純種】跑車,有純種二字喔!當然大家都懂這種道理,這些超跑的確與一般車輛有不同的條件,引擎與底盤結構當然無話可說,它具有超流線的造型與天文數字的售價,這不是一般人買的下手的。但自行車沒有明顯的依據可供消費者判定此車的強度與安全係數可否用於比賽用途?因為公路車的外觀幾乎都是大同小異,若要以金額去判定標準何在?若要以EN檢測過關才能稱為可做比賽用途,那又有很多品牌沒做EN,所以我才在問大家下場比賽之前是否有去問過你自己騎的車廠商同不同意作為比賽用途?因為比賽還真的有看過售價不是很高的車也下場比賽,所以我才會問是否有人知道標準或廠商的說辭,很多事不能一廂情願或是我以為的字眼帶過去,不是只要是彎把的公路車都能下場飆速或競賽,昂貴的車我當然也能有信心它的強度與安全係數,但較便宜的車款呢?還是有人會拿二萬多三萬多的車款去比賽的,所以我才會覺得這是有必要請價格不是很高的車主或車輛較老舊的車主去醒思的問題。

erc wrote:
現在大家假日騎的數萬元級、甚至十數萬元級的「單車」,都是一、二、三級的純種跑車,的的確確就是設計來比賽的

有標準嗎?是用金額來看?還是廠商的說法來看?最近很多廠商都推出二萬多三萬多就有一台成車,標榜變速系統安裝105,扣除這些零組件還剩多少金額可以做車架?我說的就是這種車也下場比賽,此車真的可以作為比賽用車嗎?


若是昂貴的車當然他若限制比賽用途是比較說不過去,但真的總是要有一個標準或依據才會比較好吧!若像現在這樣混亂,廠商不把話講明白、辦比賽單位也不提醒,出問題了才各說各話。
職業賽用特仕車/市售車的話題
網路上看到的不是車隊/車廠的官方說法
就是一堆的小道消息或是聽說
參考價值與可信度又到什麼程度呢?
就算事實的真相是一堆車隊/車廠用特仕車又如何呢?


回到開版大的主要議題
小弟認為UCI的規定如前面幾樓有車友所提的
是為了考量強度與安全性
就小弟看過的一些資訊(網路)
也有提過說有些選手會因為這樣的因素而使用鋁製龍頭 把手 水壺架等
(難道是選手手勁也大到可以把碳纖水壺架給掰斷~XD)
而車廠研發超輕量的車架
我認為主要是用來展現自身的研發科技力與吸引頂級客層
畢竟研發果與賽場運用不見得要互相依存
頂級客購買的動機大多也不是用來做高強度的職業競賽騎乘~
因此在強度上可以做點妥協以達成超輕量
至於在賽場上的運用或許反而是次要的考量與訴求了~



最後還是來放個大絕~XD

給你騎特仕車
還是騎不贏用市售車的職業車手~XD

野球阿耕 wrote:
選手的車在外觀,型號...(恕刪)


選手用的零件都大部分都是市面上買的到的零件

有些選手的特別零件是因為選手特別愛用某家零件. 贊助的車商去找 a廠商買回零件後 去除貼標

貼上自己的標誌..

以上發言可以在一堆國際車隊及環法賽車隊求證..

選手的零件比賽時很多是一站就換下來的, 送回原廠去做測試.. 看看高強度下破壞力如何..

我曾經看過身邊的工程師堆著一堆輪組, 一堆大盤, 一堆零件 慢慢切割後用放大鏡,顯微鏡及其他工具觀察結果的.

偶爾買不到的零件是廠商還在開發未上市的

很少有廠商特別為了選手去特別做零件...

一個模具很貴的.. 十萬-百萬之間... 還要經過測試..哪有空慢慢每個人特製....

sopp0820 wrote:
很少有廠商特別為了選手去特別做零件...
一個模具很貴的.. 十萬-百萬之間... 還要經過測試..哪有空慢慢每個人特製....


基本上不是為了選手去設變 而是為了因應高強度的"比賽"去改變製程跟重量

況且都說外型一樣要改啥模具? 尤其像複合材料可變化的製程很多 就像同一批車架也不可能都一樣的重量

加上要提供給比賽專用的話 通常會增加複合材料的重量來加強強度 因為強度還是優先考量

基本上PRO選手的戰車都在7公斤左右 並不會特意控制在6.8左右 所以很多頂級零件都比市售還重一點..
摔車才知道自己技術不好 換車才知道自己銀兩不夠...
一般都不會特別為了選手去做高強度的零件

而是每一兩站都換幾乎全車的零件含車架..

不過這是以環法 還義大利 還西班牙為例..

以之前某As車隊為例, 其中前幾名某幾位領先車手一場環法下來用了13-15支車架..

每隻都是市場在賣的產品.

廠商除了在做廣告外環法從安全帽,會經過的地方, 會衝出去的兔仔(鏡頭會對著照,曝光率高)

每一樣都要砸大錢的

許多大廠 s , ma , sr , tr , bm, co 都會用這種比賽當耐力測試.

一般選手平常訓練的零件也幾乎都要繳回的..

P.S碳纖維零件一般+-10%重量其實是正常的. 有機會我可以POST TR, M廠的比賽回收品..給大家看(要先問問能不能POST...)

一般車隊會開給贊助商一張清單

除了贊助商特別要求的零件外..

L選手需要

A車手
B變速(尺寸)
..............等等.... 一式30套...

組好後成車寄過去或者零件寄過去...

一般都是用市面上銷售的車架同款,未噴漆狀態. 取出後噴上該隊要求的顏色+漆上或貼上贊助商LOGO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