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接觸公路車到現在已經邁入第10個月(OCR3)
小弟自認也算是練的還可以
目前可以保持均速30巡航速度騎個100公里沒問題,不會累
爬山也覺得不會很累
常聽說迴轉數最好是能保持在90轉
這樣對心肺機能和肌力都能發揮出最好的效益
我計算了一下我最輕鬆的巡航狀態時,迴轉數只有80
以我慣用的齒比,如果要90轉又30巡航,則應該再降一檔
我也試著這樣騎看看
但是,好累喔,腳踩下去沒有什麼踏實感,騎不到半小時
就覺得腳酸,腰酸,臀部的肌肉酸,30分鐘像騎了3小時一樣
是因為我還沒習慣嗎?
以我這樣的狀態,是該勉強自己,訓練自己,努力達到90轉巡航
還是依然照我自己認為最輕鬆的騎法騎就可以了?
之前也有一樣的困擾,不知道到底要看我的速度、迴轉速還是心跳。
在google爬過許多訓練的資料後,反而無所適從。
踩踏效率還有較低的心跳以及肌力負荷似乎是高迴轉速的優勢。
所以就撿定這套方法練習!幾周下來成效也不錯!和原PO分享看看:
最近自己的練習就是用較輕的齒比,抓握下把提高迴轉速,
(可以到河濱公園狂踩,用最輕的齒比/150~170轉以上的速度衝個一分鐘,休息,再繼續,
做個幾趟,同時可以提高自己的心肺上限。但是要記得忽略路人的異樣眼光黑 XDD)
但是越踩會越覺得不踏實,屁股、腰部開始浮動。
就我自己的狀況而言,我發現是因為提拉的動作/時機做得不好,
左右兩邊不對稱導致身體浮動。
改進之後,可以很穩的用120轉的速度踩踏!
(記得某位大大PO過一個場地車選手的高迴轉踩踏練習,那個真的很誇張,
而且踩踏的動作真的好穩!)
藉由極輕的齒比/極高的轉速來訓練穩定動作,可以快速的抓到踩踏以及提拉的點,
踩踏效率會很明顯的提升,而且不會像以前一樣低齒比總是覺得好空;
效率一旦提升,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輪組慣性的累積,速度快速的拉起來,
剩下的就是維持心跳/轉速了! 高速巡航時維持高轉速相對比較簡單 :P
巡航速度可以再提高!
更妙的是,學會把骨盆立起來之後,終於知道甚麼叫做"用體幹的力量踩踏"了!
這樣子在對抗風阻或者是緩坡騎乘時,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更有效率的踩踏。
但我還是很想知道到底訓練的依據是甚麼? 心跳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