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A-2010 超低音測試簡易重點介紹

這年頭更多是看人家開箱就可以拿來回嘴
測儀也沒用過甚至連自己家低頻再生到哪裡都不曉得
然後開口就要嘴別人的
嘴臭要刷牙啊

有人拿起麥克風..
就以為自己會唱歌了..

國中理化有教..
聲音傳遞至不同介質中,其頻率都保持不變..
半波長..小房間無法再生極低頻

別再被網路謠言誤導啦..
劉總編..還是有人不知道啦..
瑞士刀達人虐的老莫嫑嫑der..
takeone4345 wrote:
有人拿起麥克風.....(恕刪)


不知道你在講啥耶
人類主要藉由空氣傳遞聲波來聽聲音
不同的介質傳遞速度也不一樣
如果要靠著其他介質來聽
那就不用搞音響了啦
你耳朵貼著枕頭聽就好囉
反正也聽得到拉

我看你嘴別人的時候很MAN
怎麼回文感覺很沒擔當
一下引用別人QSC開箱
一下附和別人留言
一下引用國中物理
連劉總編都出來了
你引用或附和的人都是會做測試的人,你呢?
甚麼時候有擔當一點自己做點測試阿
不要總是GOOGLE一堆別人的東西來回嘴
做個有擔當的人,不然嘴巴就放乾淨點


如果說小房間就聽不到某頻段下的低頻
那是否也要假設說距離超低音太近也聽不到某些頻率以下的低頻?

只要這超低音有發出極低頻就一定聽的到
只不過看空間怎麼去變化其頻率而以!

李明益 wrote:
如果說小房間就聽不到某頻段下的低頻
那是否也要假設說距離超低音太近也聽不到某些頻率以下的低頻?...(恕刪)


慘了~那MIC要放在距離多遠錄鼓聲?

砲手太靠近大砲,所以也聽不到砲聲

我想,講這笑話的人應該剛來地球
因為樓主整篇充滿了先入為主的觀念, 錯誤太多, 我本來不想回的... 結果 THXMAN 都沒有表示... 好吧... 有錯誤請指正.

Brent Butterworth 寫的 CEA-2010 測量教戰手冊: http://www.brentbutterworth.com/cea-2010-measurement-manual.html

CEA-2010 是一個測試重低音的規範. 遵循這個規範所得到的測試結果因為測量者的基準相同, 可以拿來互相比較.

takeone4345 wrote:
這兩天大概看了一下CEA-2010介紹
https://www.soundandvision.com/content/cea-2010-good-baseline-bass
核心精神就是超低音最大音壓下失真率不要超過10%的測試

CEA-2010 的核心精神不是 "失真率不要超過10%".

你提供的連結中, Brent Butterworth 表示 "10%的失真率" 給了眾制定者一個很大的啟發. 所以在制訂測試規範時, 他們規定了:

在 CEA-2010 最大音壓測試中, 對 THD 總失真率沒有規範, 但對各個諧波的最大容許值有規範如下:

2次諧波: -10 dB
3次諧波: -15 dB
4次和5次諧波: -20 dB
6次,7次和8次諧波: -30 dB
9次和以上諧波: -40 dB

意思就是, 若是20Hz最大音壓是100分貝, 則2次諧波要小於90分貝, 3次諧波要小於85分貝.

不然下面就不會是 "通過" 的數據了 -- 失真在 50Hz 以下都是超過10%的.



不是甚麼多厲害的測試,算是一個簡易能得到超低音初步性能的測試方法
類似汽車測出馬力及扭力的概念
原文節錄
If you're automotively inclined, you can think of the frequency response vs. distortion issue like horsepower vs. torque.

一台好的重低音要有三個要素: 輸出要高, 延伸要低, 失真要低.
CEA-2010 測試中 測視了重低音的頻率響應, 極限音壓壓縮掃描, 最大音壓輸出.

頻率響應可以看到重低音的延伸能力, 最大音壓輸出除了輸出也可以看到各頻率測試結果的失真. 有在玩 REW 的都知道, 每次的掃描都可以看失真數據的.

Brent 會拿車的性能來類比是因為美國這裡懂車的人很多.

拿車來比本來就是不倫不類. 簡單的說好了, 開性能好的車上班就比較不會遲到嗎? 但是在相同的視聽空間中使用性能比較好的重低音可以讓電影更爆棚, 更震撼: 在同樣的 20Hz 頻率下, 可以開得更大聲. 聲音更好 -- 因為失真更低.

Brent Butterworth 自己也測過 2百多台重低音. 無奈他沒有公布所有他測過的產品數據.

另一個有在做 CEA-2010 測試的就是 James Larson. 他目前是 Audioholics.com 的測試者. 但他測試資歷是兩年左右, 還算是新手. 測過的產品還不夠多.

Data-bass 的主人 Josh Ricci 是一個 DIY 玩家. 他的本業是IT. 玩重低音單體是他的興趣. 他只是一個遵循 CEA-2010 測試規範的測試者. 會常常提到他是因為他測試過的產品夠多.

Data-bass 上測過的機種除了一些熱衷送測的品牌, 幾乎都是消費者想知道自己手上的產品的性能, 把它送去測的. 一些傳統的大品牌不一定有興趣把產品送測. 為什麼? 送測了以後, 產品的性能攤在陽光下, 沒有了模糊的空間, 性能不再是大品牌自己說了算.

A 牌重低音可以說, 產品 A1 的最大輸出是108分貝, 延伸可以低達10Hz.

哇~~~ 好棒棒... 可是稍微懂重低音的就知道上面的數字是騙小孩的.

"最大輸出是108分貝": 這個108分貝是在什麼頻率? 是室內還是室外? 108分貝若是在室內, 50Hz, 那麼很普通的一台$300美金不到的 BIC Acoustech PL-200 就辦得到了. 108分貝若是在室外 10 Hz,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延伸可以低達10Hz": 在10Hz時音壓是多少? 如果是70分貝, 那根本不算是有用的輸出 (useful output)!

再來, 若是數據是室內測得的, 這個室內的空間是多大? 是1坪還是10坪? 1坪的空間中有驚人的空間增益和邊界增益.

在台灣買得到的超低音產品少又跟 寫測量教戰手冊/測試者 Brent Butterworth 和測試者 Josh Ricci 有甚麼關係?

在台灣買得到的超低音產品少是因為:

1. 台灣市場小, 國外廠商在台灣沒有直營.
2. 台灣沒有代理商引進.

代理商也是要賺錢的.
takeone4345 wrote:
牛B..牛B..
老司机真4太牛B哩啊
一個測量距離都搞不定的測試標準..
推廣者的比喻是不倫不類..
業界沒甚麼再理的測試也能當作標準..不測是業界怕了..
可怕..可怕..
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

takeone4345 wrote:
看了一下CEA-2010主要推廣者brent butterworth的頁面,發現很詭異的事...
http://www.brentbutterworth.com/cea-2010-measurement-manual.html
節錄一段:
MEASUREMENT DISTANCE
The distance from the microphone to the subwoofer under test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some controversy. The original CEA-2010 document specified a distance of 1 meter or greater, but most of the people doing subwoofer output measurements were measuring at 2 meters, to incorporate a better blend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all radiating devices (drivers, ports, passive radiators). The new CEA-2010A standard was changed to accommodate this concern, but the new document specifies a minimum test distance of 3 meters. In my opinion, 3 meters seems unnecessarily far because it is unlikely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ncorporation of all radiating elements, while it reduces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the measurement. I don’t know of anyone doing CEA-2010 who is using 3 meters as the measuring distance.

我看你是有看沒有懂吧???

你該不會不知道在 CEA-2010 測量距離不論是 1公尺, 2公尺, 3 公尺, 測量獲得的數據都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吧?

簡單來說, 1公尺PEAK的數據 減去9分貝 就是2公尺RMS的數據.

臉被打得還不夠腫嗎?
原文:


參考看看:
距離音源10公尺位置 跟
距離音源1公尺位置 差20db

=====
對於音響系統 整套調整處理
我蠻推薦專業商家ups
可以去ups那視聽劇院或兩聲道, 並討論這類的疑問.
http://www.myav.com.tw/market/showthread.php?s=&threadid=127614
是可以換算啊...

答案就是 philip724 兄說的...

臉已經腫到爆漿了吧...

原來是程度不夠, 有看沒有懂, 難怪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質疑...

takeone4345 wrote:
馬戲團來的真的很會...(恕刪)


你認真查資料寫的文(不論對錯)
有人亂回,深感同情
但是有人認真查資料回覆你
怎麼你也這樣亂回?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