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namon coffee wrote:
綜觀其他的外國節目,如果這東西這麼好,為什麼只有日本人在用?
日本人設計的東西不是不好,而是你得改變你的使用習慣,依照它的標準去使用,如果仍然依照塞到滿的習慣去使用,下場你應該也很清楚的
歐美人平均身高比日本高這麼多,平均的住宅大小也是天與地的差別
當然設計出來的收納方式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台灣的居住、使用環境,像是台北市的好窄,就類似於日本
大坪數、透天、獨棟就比較像歐美
各取所需罷了,沒有誰比較正確比較好
jackhung_web wrote:
規劃我覺得有幾個問題:
1.你一共做了七個60cm寬的抽屜,但滑軌本身會吃掉10cm,所以實際上只有50cm的容量,
容量等同四個90cm寬的抽屜,但是要多花三組抽屜的錢。CP值低了點。
2.你一再提到預算問題,但你那個降5cm的水槽檯面設計,
檯面的施工成本應該會提高不少,但我認為對防止潑濺應該毫無作用。
3.小型洗碗機又沒比較便宜,為何不用大眾化的型號?
4.櫃子內的插座,管線位置是廚具公司要負責的,你不用自己想。
看不懂,這是什麼意思?
catwyc wrote:
不知道lz的中島跟另...(恕刪)
brushwellman wrote:
調味品拉櫃(拉籃?)是指在瓦斯爐下方左側有一個寬20cm 高80cm的櫃子,放調味品的。
brushwellman wrote:
有規劃不噴濺的水龍頭
brushwellman wrote:
假設未來客廰想用八盞T5的燈圍成方型做間接照明,用四個一對二的安定器。
請問這樣的話,在牆面上是否需要四個電燈開關,個別控制?或是可以只有一個開關,按第一次亮二個,二次四個,三次六個,四次全亮?
brushwellman wrote:
現在也正在爬文看什麼樣的地磚比較可以防滑。將來進出客廳和廚房可能要換穿不同的拖鞋
jackhung_web wrote:電子切換開關跟樓主的換拖鞋想法,甚至是電視廣告那個一機多用、可以當茶几的跑步機,這些功能到最後通常都只會用最方便那一種。即使是調光型,通常也只是讓你調到某個喜歡的亮度,之後就會固定很少會再調了。要調明暗就用調光裝置、喜歡哪種色溫就直接用該色溫的光源,常見以電子開關切換亮燈數目或是混搭白黃光燈管來調合色溫,好像都是臺灣特有的土砲習慣?
燈具的位置用途不同,使用獨立開關才有意義,不要試圖利用切換燈具數量來調光,
要就直上調光型安定器,你才四組而已,不會貴多少錢。
我永遠記得老家客廳那盞七燈吸頂燈,永遠只亮四顆,因為亮七顆長輩嫌太耗電,
但亮四顆很醜啊,就跟整排牙齒缺幾顆牙一樣,而且光線分佈不均勻。...(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