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該把廚房做到滿嗎?


cinnamon coffee wrote:
綜觀其他的外國節目,如果這東西這麼好,為什麼只有日本人在用?
日本人設計的東西不是不好,而是你得改變你的使用習慣,依照它的標準去使用,如果仍然依照塞到滿的習慣去使用,下場你應該也很清楚的

歐美人平均身高比日本高這麼多,平均的住宅大小也是天與地的差別

當然設計出來的收納方式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台灣的居住、使用環境,像是台北市的好窄,就類似於日本

大坪數、透天、獨棟就比較像歐美

各取所需罷了,沒有誰比較正確比較好
規劃我覺得有幾個問題:
1.你一共做了七個60cm寬的抽屜,但滑軌本身會吃掉10cm,所以實際上只有50cm的容量,
容量等同四個90cm寬的抽屜,但是要多花三組抽屜的錢。CP值低了點。
2.你一再提到預算問題,但你那個降5cm的水槽檯面設計,
檯面的施工成本應該會提高不少,但我認為對防止潑濺應該毫無作用。
3.小型洗碗機又沒比較便宜,為何不用大眾化的型號?
4.櫃子內的插座,管線位置是廚具公司要負責的,你不用自己想。

brushwellman wrote:
下櫃在瓦斯爐下有一個調味品拉櫃。

看不懂,這是什麼意思?
goodpig wrote:
歐美人平均身高比日本高這麼多,平均的住宅大小也是天與地的差別

說到外國人,不要只想到美國人,歐洲這頭,小隻的也是不少啦!

前一陣子改看Peter Andre在itv的60 Minute Makeover,這也是在MOD上看得到的節目
goodpig wrote:
台灣的居住、使用環境,像是台北市的好窄,就類似於日本

大坪數、透天、獨棟就比較像歐美

大坪數、透天、獨棟多數出現在美加地區,歐陸或是英國的一般住宅其實有的沒有比台灣的屋子大喔!
cinnamon coffee wrote:
大坪數、透天、獨棟只會出現在美加地區,歐陸或是英國的一般住宅其實有的沒有比台灣的屋子大喔!

我上個月剛從德瑞回來

德國居住在大城市小公寓中的人口數,根本就是總人口中的少數

絕大多數的區域還是獨棟洋房啦

至於身高,我指歐美就是包含歐洲

你要講特例當然找的到,我講的是平均身高,自己去GOOGLE啦一堆資料

歐洲女生平均至少比台灣高了5公分以上,不用再凹了


sorry 淺見一下..
我覺得問題最大的是水槽跟瓦斯爐太近了 ,
那個轉角幾乎是不能切菜等等
m,我不知道你在德國多久 我在德國超過十年 很多外面看起來是獨棟洋房的 其實裏面是兩到六戶人家的公寓
當然鄉下獨棟會多一點 台灣也是一樣 鄉下多透天

德國人女性平均身高好像是172左右 所以她們的工作台會比較高一點 一班是88cm起 我家的是91cm
收納的話 siematic就是號稱能多收30%的東西(不過她家的收納系統不便宜)
Poggenpohl跟Bulthaup就比較會為美觀犧牲一點空間

不知道lz的中島跟另一邊距離多少 最好要有90cm以上
我覺得lz的設計爐跟水槽到是不會太近 應該是想轉身就可以做事吧?
不過最好地上藥舖地毯 不然在中島備好的料要去煮時容易把地上弄濕

jackhung_web wrote:
規劃我覺得有幾個問題:
1.你一共做了七個60cm寬的抽屜,但滑軌本身會吃掉10cm,所以實際上只有50cm的容量,
容量等同四個90cm寬的抽屜,但是要多花三組抽屜的錢。CP值低了點。
2.你一再提到預算問題,但你那個降5cm的水槽檯面設計,
檯面的施工成本應該會提高不少,但我認為對防止潑濺應該毫無作用。
3.小型洗碗機又沒比較便宜,為何不用大眾化的型號?
4.櫃子內的插座,管線位置是廚具公司要負責的,你不用自己想。
看不懂,這是什麼意思?


調味品拉櫃(拉籃?)是指在瓦斯爐下方左側有一個寬20cm 高80cm的櫃子,放調味品的。
本來我是想抽油煙機旁的上櫃往下做一點放調味品,不過我老婆不喜歡,在ikea和板上看到不少瓦斯爐下方的側拉櫃覺得很喜歡。
至於抽屜尺寸的問題可能就受限於兩邊下櫃各有規劃烤箱及洗碗機,沒有辦法做成一個個大抽屜。
水槽下凹的部分只是先這樣構想,有規劃不噴濺的水龍頭,未來會再與廚具商討論,如果有問題就做成一個平面。

另外想和J大請教一個和廚具無關的問題:
假設未來客廰想用八盞T5的燈圍成方型做間接照明,用四個一對二的安定器。
請問這樣的話,在牆面上是否需要四個電燈開關,個別控制?或是可以只有一個開關,按第一次亮二個,二次四個,三次六個,四次全亮?

catwyc wrote:
不知道lz的中島跟另...(恕刪)

距離剛好約90cm. 現在也正在爬文看什麼樣的地磚比較可以防滑。將來進出客廳和廚房可能要換穿不同的拖鞋,希望我老婆還沒想到這個
brushwellman wrote:
調味品拉櫃(拉籃?)是指在瓦斯爐下方左側有一個寬20cm 高80cm的櫃子,放調味品的。

就本人親身經歷,真的不推側拉籃,你要用就用滑軌抽屜,
原因在於側拉籃幾乎都是一些阿撒不魯的品牌,耐用性真的無法保證,
我家那個側拉籃裝好第一天就沒順過,用了三年連自動回歸都壞了,
虧我還加價換台廠不鏽鋼的,同期的blum鋁抽到現在還是滑溜無比,
blum也有出側拉,但一組一兩萬買不下去。
另外一個問題跟抽屜一樣,20cm的側拉櫃內部只有10cm的可用空間,不划算。
我現在除了大罐的油品外,其他的調味料我都放檯面或抽油煙機上。

brushwellman wrote:
有規劃不噴濺的水龍頭

你的計畫成敗在於這個不噴濺水龍頭,但你從來沒親自使用過,只是提醒你有高度風險。

brushwellman wrote:
假設未來客廰想用八盞T5的燈圍成方型做間接照明,用四個一對二的安定器。
請問這樣的話,在牆面上是否需要四個電燈開關,個別控制?或是可以只有一個開關,按第一次亮二個,二次四個,三次六個,四次全亮?

如果我的發文你看的夠多的話,就知道我很排斥兩樣東西:
1.層板型間接照明
2.多段電腦切換開關
沒想到你兩樣都想做,哈哈。
層板間照看起來氣派,光線柔和,但是要花大錢,一個五坪客廳沒個三四萬搞不起來,
可悲的是花了這麼多錢,很多人卻被安裝劣質燈具,每個月都在壞燈管,
而且照明效率又差,增加電費支出,代價可不少,你可要想清楚。

燈具的位置用途不同,使用獨立開關才有意義,不要試圖利用切換燈具數量來調光,
要就直上調光型安定器,你才四組而已,不會貴多少錢。
我永遠記得老家客廳那盞七燈吸頂燈,永遠只亮四顆,因為亮七顆長輩嫌太耗電,
但亮四顆很醜啊,就跟整排牙齒缺幾顆牙一樣,而且光線分佈不均勻。
所以燈具規劃請直接以最佳亮度來設計,開關一開就是最佳亮度,簡單明瞭,
不要在那邊切切切,而且會耗損日光燈管的壽命。

brushwellman wrote:
現在也正在爬文看什麼樣的地磚比較可以防滑。將來進出客廳和廚房可能要換穿不同的拖鞋

廚房用防滑磚?出入換拖鞋!不會吧,那是古代的廚房才這樣子,
現代的廚房都是乾淨明亮,打赤腳都沒問題的,搞到地面濕滑是不對的,
我家是開放式廚房,地板跟客廳是整片拋光石英磚,從來沒有濕滑的問題。

jackhung_web wrote:
燈具的位置用途不同,使用獨立開關才有意義,不要試圖利用切換燈具數量來調光,
要就直上調光型安定器,你才四組而已,不會貴多少錢。
我永遠記得老家客廳那盞七燈吸頂燈,永遠只亮四顆,因為亮七顆長輩嫌太耗電,
但亮四顆很醜啊,就跟整排牙齒缺幾顆牙一樣,而且光線分佈不均勻。...(恕刪)
電子切換開關跟樓主的換拖鞋想法,甚至是電視廣告那個一機多用、可以當茶几的跑步機,這些功能到最後通常都只會用最方便那一種。即使是調光型,通常也只是讓你調到某個喜歡的亮度,之後就會固定很少會再調了。要調明暗就用調光裝置、喜歡哪種色溫就直接用該色溫的光源,常見以電子開關切換亮燈數目或是混搭白黃光燈管來調合色溫,好像都是臺灣特有的土砲習慣?
1DX + 35L、85L II、135L、 16-35L II、28-70L、70-200L II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