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夢想不會老,只隨歲月茁壯。911是最老跑車系列,老款新款皆天成,1964年至2017年已百萬台。
保時捷911為何能經典、魅力永恆值得探究。

911只是3個數字,卻代表經典跑車理念。源自賽道輝煌&精益求精與時俱進,造就保時捷911經典地位,其<理念價值>遠遠超過一部車。
具體說魅力,911前瞻的設計概念、歷久不衰的外形、低斜優美的車頂線條、難以言喻的引擎聲浪、征服彎道的美妙快感、超強的超跑底氣….把妹神奇。
筆者手作車已10餘品牌保時捷不能遺漏,首選自是 911。
1963年法蘭克福車展保時捷911首度亮相,後置空冷1991cc引擎,5檔手排,1964年正式生產911第1代。

『打從開始,其輪廓線條須讓人清楚看出是一部保時捷,這是基本要求』創辦人費迪南保時捷如此說。
手作前,筆者多方收集資料多角度反復觀察911車身,大師設計作品真非一般,難在以紙為材小至寬5公分,911第1代選擇桃紅色在摸索試做中逐步推進。
911第1代手作難在兩只大燈及左右葉子板、引擎蓋進橫型進氣孔、車尾&後保桿造型、引擎蓋前緣與前保桿接合處,發亮而微小的後視鏡等皆逐一克服。

真正困難始料未及,引擎蓋前緣下彎角需加大否則小燈及方向燈角度過於後斜,此處只能儘量調整。前擋玻璃、兩側車窗、前大燈外緣加貼亮光細條,限於太小&紙材不如預期。

另前後保桿上亮光細條上貼更小黑色細條(車身兩側護條,文末三車合影已加貼),貼合平直&用膠如期完成。4只輪圈蓋中央貼亮光圓型紙,更感逼真。

面對1973-1989年的911第2代手作,先盤點第1代成敗經驗,發現第2代的保桿末端蛇腹造形、尾燈造型&燈蓋上字體、後葉子板等部位不同。

車色選擇稍淺綠色,車身大小同第1代由於亮光細條減少,動手前較有信心。

後保桿造形&尾燈蓋上字體經一番努力,成果如下:

1988-1994年的911第3代經25年的進化,身形依然優美、保桿隱含堅固,但仍清晰保有經典風貌。

911第3代與前兩代比較,外觀辨識點包括:
1. 前保桿優美增大,更勝90年代豪華房車。
2. 方向燈&小燈嵌入優美前保桿。
3. 水滴型(或說類蛋形)後視鏡。
4. 車側後段在後輪前方車身特殊造型。

5. 似中級房車的後保桿,較前保桿小。
6. 尾燈&煞車燈、方向燈合成一體式。
911第3代手作選用黃色,大小同前兩部,過程中有4點較特別:
1. 車身兩側&車頂在粘合前先塑形,車頂&車門呈微彎,車門把手位置圓凹狀。

2. 車內加裝臨時支架(如下圖白色)穩定車體安裝,有利精準剪出引擎蓋邊緣(下第三次剪裁)&密合、左右對稱。

3.在組裝過程中<持續量測>,如下圖車體前後保持5.3公分,加保險桿兩側各外凸0.1公分,控制車寬在5.5公分(不含後視鏡)。

4. 一體式尾燈的傾斜角度&邊角處理符合原設計,形成車尾之美。

911第3代設計時間在1980年代中期,未知原廠用多久時間設計&測試,筆者手作每車約3天,過程中體驗原廠設計功力&機械邏輯心生崇敬。
手作911前筆者將保時捷圖冊放床頭,半夢半醒屢現保時捷,開電腦保時捷資訊竟變多(有行銷也有10噸H鋼樑噴出砸車頂)。
3 車手作心得:911之美非三言兩語能形容,包括自信守護美好。
經典車系:一眼就能看出是911,持續適應美學趨勢,讓人無法抗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