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三個字好像成為個人價值的標準之一,好像只要具備的這個條件,
在求職、工作、感情等各方面都可無往不利,這樣的人好像也高人一等。
在你眼中,你如何看待所謂的國際觀呢?國際觀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在下先列舉幾項想的到的標準:
1、在國外留學過,熟悉外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2、至少專精一門外語,能以國際語言英語做基本溝通。
3、經常注意國外的政經脈動,包括國際間局勢的合縱連橫變化。
4、願意學習先進國家的知識、文化以及別人的優點。
5、經常往來世界各地工作、出差、旅行,對外國的風土民情很有心得體會的人。
在下6月中去關西自由行時,在奈良公園看到奈良國立博物館正在展出「大遣唐使」展,
這讓我想起以前小學讀的歷史課本說唐朝時日本派了很多留學僧和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
第二次的大規模海外學習就是明治維新時代,我在京都車站看到很多介紹阪本龍馬的景點資料。
在「大政奉還」後幕府下台,日本才得以破除封建,走向富國強兵之路。
由以上看來,國際觀不是一件壞事,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有很多人才出國學習、見聞,
並且將別人的優點帶回來改善自己的國家,當然沒機會出國工作的人也不必洩氣,
透過閱讀等學習也是可以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知識,所以說不一定英文好就代表有國際觀,
大家應該均衡發展並找出自己的專長,而不是一眛花大錢上補習班學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