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開始跑步,人生第一場完成的路跑賽是貓空挑戰賽,之後開啟了跑步的習慣...
2012年3月,挑戰櫻花馬,差40秒落馬,眼睜睜看著門在我眼前關上...
2012年11月,不小心搶到太魯閣馬拉松,結果還是差10分鐘落馬...
2013年原本報名了日月潭路跑賽、櫻花馬、高美濕地馬,但因為一次在太平山的摔車,摔得頭破血流手腫腳殘的,也摔掉了三場比賽...

人家說傷筋動骨要100天,休息了近三個月(也胖了五公斤),終於又可以開始慢慢跑了...
有鑑於之前每個月跑量最多只有100K,也都是自己漫無章法的亂跑,才會一次又一次落馬,於是上網找了跑馬名家的部落格,看到這份課表寫適用對象為已經完成過半馬的跑者, 平常每周都有跑2次以上的習慣者,雖然我沒有報名過半馬,但之前也跑過兩次全馬,所以打算來挑戰看看...

愛上馬拉松16週訓練課表

之後我會把每週按照課表跑完的進度貼上來,希望有興趣一起挑戰的初學者一起加入這個課表的網路團練,也希望跑馬前輩們可以給些指導囉...

第一課:4/30輕鬆跑6K
這是復出後第一次跑超過3K,用平均7:50/km的速度跑完6K...

挑戰馬拉松16週課表

第二課:5/2輕鬆跑8K
這天狀況非常不好,下雨天去運動中心跑跑步機,跑跑走走,平均7:30/km,隔壁的太太小姐通通跑得比我快...

挑戰馬拉松16週課表

第三課:5/3輕鬆跑10K
因為怕週六下雨,所以週五晚上上核心課之前先跑了10K,第一次在操場跑這麼遠,跑操場沒同伴一起跑挺無聊的,平均速度7:17/km...

挑戰馬拉松16週課表

週末隨意跑:5/5PUMA新鞋測試,亂亂跑7K,平均7:15/km...
測試心得:
新鞋剛穿上去的時候,腳踝很沒有安全感,如果習慣穿腳踝包覆感比較夠的跑友,可能一開始會不太適應...不過我沒有這個問題,原本我就不愛腳踝被包起來...
第1K,跑起來感覺像兔子在跳,腳跟完全沒有著地...
第2-4K,感覺腳底板被切成兩半,腳筋快斷了,痛...
第5K,努力體會教練說的,落地的瞬間足跟也會落地,不可以全程都踮腳跑,並且要運用身體的重心帶著腳步跑...開始比較像在跑步...
第6-7K,適應新跑鞋以後,腳步變得輕盈,彈力繩的彈力讓我驚豔,跑起來的感覺就像網友分享的,好像踩在氣泡上一樣...感覺心肺跟不上腳步了...哈...
測試結論:好鞋一雙,我跑得慢絕對跟跑鞋無關啊...



挑戰馬拉松16週課表
感謝分享

預祝你成功!!

PS.你在台北市運動的範圍也太廣了吧

我通常都在住家旁邊的河濱公園跑步而已~不會到處亂跑!!哈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catharinefen wrote:
2011年10月開始...(恕刪)


如果先前因傷休息這麼久, 這個課表感覺稍微有一點在趕進度.

catharinefen wrote:
...適應新跑鞋以後,腳步變得輕盈,彈力繩的彈力讓我驚豔,跑起來的感覺就像網友分享的,好像踩在氣泡上一樣...感覺心肺跟不上腳步了...(恕刪)


聽起來似乎這個 "彈力繩" 是要取代 "阿基里斯腱" 和 "腳底筋膜" 在跑步時原本應發揮的功能,
不知道會不會使這兩個部位失去正常鍛鍊的機會造成退化等問題. 也許平常訓練時先不穿, 比賽時要加強額外彈力時才穿?
另外跑步時用力用腳或腳趾推蹬地面也容易傷到小腿前面.


祝成功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如果先前因傷休息這麼...(恕刪)

雖然一週才跑3天,但直到比賽前才開始減量,等於是每週的強度都更高…
看 happyrunner 大大的16週菜單,雖然周跑量比較高,但每個月都有排減量,
且 30k 以上的 long run 次數也沒那麼多,即使一週跑5天,但距離都不長,
感覺似乎是比較容易達成的…

charleskcl wrote:
雖然一週才跑3天,但直到比賽前才開始減量,等於是每週的強度都更高…
看 happyrunner 大大的16週菜單,雖然周跑量比較高,但每個月都有排減量,
且 30k 以上的 long run 次數也沒那麼多,即使一週跑5天,但距離都不長,
感覺似乎是比較容易達成的…


感謝分享,仔細看了北港馬16週課表,感覺比較容易持續耶...因為跑的天數較多,每次的跑量較少...
好像比較適合膝蓋還沒全好的我...

感覺這課表有點吃力,吃得下當然跑的比較輕鬆

比較擔心練到受傷

小第二月跑初馬,只練到28k LSD(1月初)

之後因為一些傷痛斷斷續續練習

比賽前一週跑了6天連續10k

才勉強5小時跑完

小弟是參考北港馬那個課表

可以依自己目前狀況排一個

再請happyrunner大看看,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加油,祝你成功
強度好高的課表

都是10km起跳


不知樓主平時是否有重訓

我覺得LSD 可以不用那樣多次,太多次我覺得滿傷身的



如果以完賽為目標,重訓增加肌力減少後半段酸痛比較有用


給樓主參考
catharinefen wrote:
感謝分享,仔細看了北...(恕刪)


妳提到愛上馬拉松跑友所建議的課表中,前提是要具備跑半馬的能力,比我建議課表要求具備跑 10k 的能力高,所以他建議的課表中,LSD 里程數的增加自然比較快。也因為該課表每週只練跑三天,所以每次訓練的強度也會比我每週五天練跑的課表來得高,跑友可選適合自己的來訓練。喜歡單車運動的跑友,可將我課表中的輕鬆跑改為輕鬆騎車(目的在排乳酸),但最多只能取代兩天的輕鬆跑訓練。

我自己有過練跑受傷的經驗,因此在跑馬課表中,特別強調如何訓練才能避免傷害。請跑友一定要注意傾聽身體發出的警訊,可不要把自己操壞了。妳提到膝蓋有傷,請妳參考這一篇 膝蓋痛的預防。我56 歲了,常常登山又跑馬,沒吃任何葡萄糖胺產品,膝蓋毫無問題,都要歸功於該文所提到的鍛鍊和伸展。

catharinefen wrote:
愛上馬拉松16週訓練課表


你提到的這個課表可能不是每個新手都適合的:

1 6K輕鬆跑 8K輕鬆跑 10K輕鬆跑
2 8K輕鬆跑 10K輕鬆跑 14K輕鬆跑
3 10K配速跑 10K輕鬆跑 18K LSD

這是發文者累積到某種程度的馬力後所設計的訓練表
不知道他在這訓練表前已做了哪些訓練?
拿LSD來說,他一週增加4KM, 這對一般人是有點強度的

就我個人經驗,
前一個月的訓練表中,我一週有三次跑跑步機一小時(11 KM/hr),假日13 KM路跑,
上週開始半馬的訓練表,假日的LSD增加為18KM...
我刻意的在前面5 KM以10 KM/hour,後面的13 KM以9 KM/hour....
可是我在跑完13 KM後便感到累,最後的5 KM有點在跟意志力交戰...
跑完雖沒覺得腿有不適的感覺,可是真的覺得比以前累

所以,一次增加的距離太長的確容易受傷的

但距離多少又因人而異
所以要靠自去感覺囉

千萬不能太貪心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happyrunner wrote:
我自己有過練跑受傷的經驗,因此在跑馬課表中,特別強調如何訓練才能避免傷害。請跑友一定要注意傾聽身體發出的警訊,可不要把自己操壞了


哇!前輩本尊出現了...
其實我看到北港馬的16週菜單之後馬上就變心了...
具備一次跑10K的能力我是可以的,如果不要求速度的話,7:30/km的速度我可以跑10-15K...
我想挑戰7/20的星光馬,因為有星光戀人組又有初馬獎很吸引我...
基本上我就是很偷懶的直接把前輩的16週課表跳過前面5週,打算直接從第6週開始...


如果每週可以把1-2次的輕鬆跑改成騎單車,應該平日達成率會比較高,但是我個人很嚴重擔心假日的長距離LSD要達成會很困難啊...跑LSD中間可以停下來休息嗎?比方說從景美跑去大稻埕,吃喝半小時以後再跑回來這樣?

至於膝蓋受傷倒不是因為跑步受傷的,是我摔車撞傷的,治療了快兩個月,目前正在等他自己復原到完全好,所以現在跑步完全不追求速度,只要距離有達標就滿意了...

謝謝大家熱情的回應,今天要來河濱輕鬆跑7K囉...希望可以遇到大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