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唯一的運動就是慢跑也連續跑了好幾年
遇到疫情休息了兩年最近開始恢復慢跑,也開始跑了幾個月
慢跑距離沒算差不多跑個30~40分鐘,可能5~6公里左右
大概這半個月開始感到膝蓋不適,爬文偏向臏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膝蓋可以上下左右移動的這塊骨頭我用手往上,往大腿方向提拉會有種酸酸的感覺
沒有紅腫熱痛、也不會軟腿,但久站或同一個姿勢維持太久變換姿勢時會酸酸的
有在慢跑的人應該都有過類似經驗
請問該症狀偏向姿勢錯誤還是肌肉還沒建立起來?
謝謝

我這陣子一直在調整姿勢與落地用哪個部份的肌肉去吸震
的確抓不太到適合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覺得用髖關節、骨盆的位置去吸震好像對膝蓋負擔較少
有時候又覺得用膝蓋附近大腿的肌肉去吸震比較好
變來變去就是抓不到最舒服的姿態
有點撞牆的感覺,然後越在意姿勢越不自然
各位太久沒跑步如何抓回感覺
最近我也遇到算是相同的問題,所以只能跑1休3
還在抓以前的感覺
身體體重和你的肌力如何都有很大的關係
通常跑步膝蓋會不舒服,不外乎跑姿不對或是肌力不足控制不好這幾樣

跑姿要通過影片才知道你姿勢如何,但跑步一直有個有趣的點是
跑步是長距離長時間的運動就算你一開始是對的但10分鐘20分鐘後姿勢可能就變了
但依照跑者的意志力就算是姿勢不對一定也會用力跑完的而導致受傷
一般來說跑者都會互相比較完成時間或是配速如何
很少很少會有人在意大家的跑姿如何,心肺耐力強跟跑姿正確沒有甚麼關係

所以你也可以找個跑步教練幫你調整看看,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畢竟跑步跟重訓不一樣,不可能找教練看你跑一個小時 哈
你的肌力有可能不足,跑前暖身跑後收操,另外可用滾筒按摩
azo2ka wrote:
有時候覺得用髖關節、骨盆的位置去吸震好像對膝蓋負擔較少
有時候又覺得用膝蓋附近大腿的肌肉去吸震比較好


用髖關節、骨盆的位置去吸震 這好像是不能控制的吧 ...

一般而言 ,若前腳掌先著地的,會先由小腿肌肉吸收約50%的衝擊力 ,剩餘的是由股四頭肌來吸收

若為後掌先著地的 ,基本上都是由股四頭肌來吸收衝擊力

跑後膝蓋前側會有不適的 ,比較常見是臀大肌力量不足,導致有點類似坐著跑近而臏骨不規則滑動去撞擊脛骨平台 ,應多加強下肢力量訓練

不過若真的很不舒服 還是建議去看醫生比較快!
既然你之前已經慢跑了很多年都沒事

那你的跑姿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你可以先看看你的跑鞋是不是吸震不夠了
或是跑的地形地面過硬,
以至於跑久了,造成膝蓋負擔過大

僅供參考
azo2ka wrote:
過去唯一的運動就是慢...(恕刪)


我多多少少也有這問題,我是11年沒運動了
今年4月才開始回復運動習慣
而且我還太高估自己了,原計劃一周跑三天
實際上跑完就鐵腿、膝蓋酸痛,休息3天還緩不過來
五月底還因膝蓋痛了10天,第11天才回復跑步

現在我自己是改成跑一休二,其它時間有加入肌力訓練
距離也設定成5~6公里,每次跑20~40分鐘
跑前熱身及收操都要做足。
目前狀況是良好
跑步不應該膝蓋酸痛,應該是大腿,小腿肚,還是臀部酸痛,因為膝蓋沒肌肉,跑步是肌肉縮收與放鬆的運動。
多年前,報名一場初馬,預定在年底舉行
不幸活動前6個月也發生<髂脛束摩擦症候群>,俗稱跑者膝

此後便暫停練跑,開始從基礎訓練做起
每天練馬步 做深蹲, 強化股四頭肌 & 二頭肌
利用晚上看電視時間,
從每天深蹲30下一組,每3~4天增加一組訓練
45天後大概可以做到每晚約180~200下(約6~7組)

從3K 恢復慢跑測試, 感受一下身體的各部反應
若膝蓋周圍不再感覺疼痛無力
再逐漸每周加碼到5K / 10K / 15K / 20K
直到恢復到20K以上常態練習
很慶幸 當年年底的初馬終於順利平安完賽
後續每年5~6場全罵,也都能平安順利完賽
迄今跑者膝都沒再復發~
暖身跟收操很重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