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糾紛改成(進口車比國產車安全多了)

對不起,行車記錄器剛好掛了,沒錄到,希望有那時經過的車友可以提供

就在今天(6/14)上午9點多

北上開車剛過一高寶山交流道吧

整個車陣速度突然慢下來

原來是前方內側二車道有發生事故

先看到一輛好像T4或是韓國箱型車停在內車道車頭半毀,兩個人下來站在車旁

再往前開約50公尺,更嚇人,是一台舊舊舊BMW3系列的車子

已經沒有尾巴了,不過從車外看進去,車內前後座的人,好像沒有什麼大礙

彼此還在交談,從動作上看起來,不是很嚴重的樣子

只能說,進口車看起來發生事故時,還是蠻管用的
如果有實驗數據來佐證開日本車陣亡率高,會更有說服力,否則憑一兩個案例就下結論,實在是青菜蘿蔔.

T9165k2 wrote:
如果有實驗數據來佐證...(恕刪)

有一種說法叫經驗法則

撞得這麼嚴重,人還可以沒受什麼大傷

說實在的,車子真的不錯
石梯有夢 wrote:
是一台舊舊舊BMW3系列的車子


有多舊?bmw E36夠不夠?

數據會說話,基本上是一台危險的車款

神咲 七海 wrote:
有多舊?bmw E3...(恕刪)

看起來是同一型車,不過這次的狀況是被追撞

說實在的,每次新聞報到在報國產車被追撞到連尾巴都不見的時候,乘客下場好像都不怎麼好
其實我覺得BMW E36上方的防護比較有問題!

正面和側撞還給接受。


神咲 七海 wrote:
有多舊?bmw E3...(恕刪)
德國車輕微損傷---嗯!歐洲車果然安全,如果是日本車一定很嚴重
德國車嚴重損傷---嗯!這速度一定很快

日本車輕微損傷---哇!幸好開得不快
日本車嚴重損傷---哇!日本車安全性好差,如果是歐洲車就不會這樣了

不要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
二次大戰的軸心國汽車工業都很強啦。
如果前車不是B牌而是日系車且結果相同,
相信在01這的評論又是令一種說法,
應該會導向4門車被撞成5門車紙糊的之類的言論…
歐系車真的就比日系車安全嗎?
那撞擊測試的成績都是莫須有的?
時代在變,別把日系車跟偷料國慘車劃上等號
實驗數據? 實驗的數據有什麼參考價值...我給你我2008-2011年統計各媒體發佈的死亡車禍數據, 事故死亡率 歐系車:日系車 = 1:10, 開日系車的風險高過歐系車10倍, 這是實際統計數據, 不是實驗數據, 實際在道路行駛發生事故時, 安全準備較充足的歐系車比日系車安全多了...最簡單的造車觀念差異在於歐系車不太會去偷安全空間, 因此車門相當厚重, 去看日系車吧, 除了受雷諾及benz影響的nissan及三菱外, 個人認為日系車纖薄的車門你如何寄望在撞擊時能保護你什麼?....; 事故是真正的考驗, 因為撞擊測試很制式, 而實際事故什麼都有可能

分享統計發現台灣最安全的車是歐系柴油車, 目前事故死亡率是0, 因為柴油常溫遇火不燃, 因此柴油車事故漏油也不太會火燒車, 這是相當好的特性, 因為雙b也有多起事故起火掛掉的狀況....



補充一點歐洲造車理念, 歐系車不管是平價車或高價車, 人命等值的觀念普遍存於歐系車中, 因此即使是入門車種如ford fiesta, vw polo, opel cosa, 不論進口或國產其安全性一樣不會輸給bmw 1系列或benz a b class
, 日系車就不同了,他們是依當地法規造車, 沒有規定要內鐵要防撞鋼樑時, 這些東西就會不見, 真的是人命不等值, 進口日系車較安全....


T9165k2 wrote:
如果有實驗數據來佐證開日本車陣亡率高,會更有說服力,否則憑一兩個案例就下結論,實在是青菜蘿蔔.
如果有實驗數據來佐證...(恕刪)

Paran wrote:
德國車輕微損傷---嗯!歐洲車果然安全,如果是日本車一定很嚴重
德國車嚴重損傷---嗯!這速度一定很快

---...(恕刪)

我不知道,您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但是我開頭已說過,我看到的這部被撞的舊型BMW3系列

他的後車箱已經被撞到看不出來了,但是車室內前後座的人

由外面看過去,覺得狀況還好

同樣的狀況,要是一部國產車被撞到後車箱都不見的情況下

那後座人員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命運呢?


gbc168 wrote:
如果前車不是B牌而是...(恕刪)

我只能說,我印像中的國產車中四門被撞成五門時

後座人員的下場好像都不怎麼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