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將溯及既往
行政院轄下經濟部今(30)日宣布,將協調財政部、交通部和環境部,共同研擬國產車新制度,業者在地化供應鏈比重須逐年提高比例,相關配套措施將一併於2024年8月1日正式實施。
經濟部表示,我國汽車產業和汽車零組件產業在相互合作下,分別創造出2,300億元和3,060億元的產值。國內市場每年約有45萬輛新車銷售,國內組裝的新車約25萬輛,進口車約20萬輛。由於國內市場規模不大,目前並未開放中國大陸整車進口,且限制具有成車特徵的底盤進口。但其他零組件並未限制,使得一些業者利用規範漏洞,引進大量中國零組件,而未能充分使用國內零組件,這引發了公平性質疑。
為了確保公平競爭,新制度要求進口車廠逐年增加本地化供應鏈合作的比率。第一年要求15%,第二年25%,第三年35%。對於新制上路前已上市車款和即將上市車款也將要求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
資料來源

個人積分:6438分
文章編號:90075834

個人積分:2987分
文章編號:90076053

對車用市場和泰、台灣本田、裕隆、中華、六和、南陽、針對國產車都要求自製率都要35%
什麼是自製率? 自製率簡單說就是國產零件佔全車零件的比例。
早前為保護國內汽車工業供應商,對於自製率是有規範的,
不過1999年時,為了加入WTO政府將小汽車自製率由50%降至40%,
正式入會後則取消所有對汽機車自製率之限制。

認真讀書也要看原文 s90711

被抓的基本都是把中國零件拿來台灣組裝賣,然後騙說是國產車,你整車申請根本就過不了

當台灣廠商慢悠悠地在攤提模具成本的時候
外國大市場廠商已經攤提完畢,並投資新技術
這樣周而復始,造就一件事「台灣的汽車工業競爭力很弱」
政府一直保護,強迫全民出錢,購買跟不上時代的台製零件
如今裕隆已經棄暗投明,隨著嚴凱泰往生極樂,終於放棄用台製爛貨荼毒台灣人,估計KMT也不會再堅持
結果想不到阿,現在想繼續保護台灣阿斗公司(台灣相關汽車製造業者)的,反而是現在這個執政黨跟日系國產車企
台灣人真的可憐,世世代代都被政府逼迫買沒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爛貨
政黨都輪替幾次了還是這樣
台灣人不是不支持國產貨,但要先給廠商開放競爭的舞台、給人民選擇的權利,而不是這樣一直站在業者那邊,強逼人民消費

坦白說,如果政府有點能力,應該能斷判台灣什麼產業有國際競爭力,什麼產業有潛力,什麼產業要拼一點,什麼產業比較辛苦,如果沒有戰略價值又做得辛苦,不然就放棄,長痛不如短痛.如果不當機立斷,對台灣才更傷

順便再嘴一下, 台灣成車組裝廠不只沒有油車引擎開發能力, 也沒聽說有能力開發一具底盤?我也不知道有沒有能力完整開發一輛車的整體造型...這樣的代工廠等級, 應該不是一線代工廠吧? 拿台積比實在天壤之別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