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客5509 wrote:搞的這樣麻煩, gp...(恕刪) 我期待的是IONEX系統的GP125,電池不買斷,兩顆租賃電池放在前踏板下面,那邊本來是油箱的空間,坐墊下空間依然寬敞,排氣管消失了,定價不高於GOGORO 2,一次租兩顆電池優惠價499元,月跑1000公里,這樣的產品會吸引我購買,已上光陽官網留下建議意見。
qiyunn wrote:我期待的是IONEX...(恕刪)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9812/kymco-electric-motorcycle-keshengfeng-businessmodel-get-profit他想的是,一開始電動機車定價不要虧錢,雖然獲利不如燃油機車,但未來隨銷售量放大,電池技術進步,對電動車掌握更多,成本還會有下降空間,這裡面還得包含鼓勵經銷商推銷的獎勵金。不過,燃油機車面臨越來越多環保法規要求,「光機車升級一個行程,化油器就要多一萬元,成本也在增加。」也因此柯勝峯認為,未來5年電動機車成本有機會與燃油車一致,出現黃金交叉,長期電動機車就能有合理的利潤。騎回家牽上樓,柯勝峯:賣車不會虧本「這兩台都沒有虧錢在賣。」柯勝峯指著剛發表的Many 110 ev以及Nice 100 ev新車,儘管補貼後價格親民,他強調沒有虧錢賣,似乎向股東信心喊話。你可能有得等了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752&t=5510437
qiyunn wrote:我期待的是IONEX...(恕刪) 還是要核心電池功率大, 核心電池起碼配二顆, 否則現有many ev單顆核心電池直接套用, 完全是吃電怪獸沒有餘裕, 自走行根本無法單靠核心電池行駛15公里, 一定更短, 當然要配到二顆, 不要忘了主要是踏板月租電池對核心電池充電一顆核心電池賣斷的many ev原價就要七萬九千八, 把麵條總成拿掉好了[二奶網有po出換個麵條總成僅零件就要一萬二樣子], 加上第二顆核心電池賣斷加成, 總價等於回到原樣, 又配上大功率馬達=引擎, 平價gp ev?! 咖早睏卡有眠光陽是要賺錢不虧錢的
坦白說,我認為現階段合理。消費者不能只站在消費者立場看待一切,這跟我花錢就是大爺就是神的概念沒兩樣。當然,廠商也不能只站在自己立場看待一切。雙方互相站在對方立場稍微想一下吧~就目前來說,電動機車市場並不大,並不足以持續支撐所有開銷(無論研發、維護、人事、店租等等)一間不能持續賺錢的公司,除非資金龐大,背後有大老闆撐腰,不然...很快就收了~這絕對不是消費者所樂見的。無論是GGR也好,光陽也好,一句賺不到錢就拍拍屁股倒掉收工,剩下這些機車該怎辦?電池有問題該找誰修?馬達、電控板有問題誰又能處理?未來?未來再看使用人數吧~kf060527 wrote:我個人認為不論GOGORO...(恕刪)
qiyunn wrote:正解啊!所有商業模...(恕刪) 把能源管理與通訊費率綁在一起,這邏輯不通,因為通信費主要是打電話,而上網費率是外加的,演變至今成為通話費與數據費整合現在是能源管理採用通訊收費方式,但通訊費率有打電話的功能,這能源管理只單純用在"機車"上,採用月租方式,只要是減少營運的負擔,這一種消費心理學,商人是以賺錢為目地,但這家利用政府補助賺取約租金時,有想到"以次計費"才能讓政府推動"電動車"普及化的願景嗎..?去年提高補助,今年年初申請40多億的補助款,年中政府又通過空汙法,這公司是缺營利缺很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