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成千上萬的比亞迪秦投入使用,使用情況開始出現了報道。
比亞迪秦配置了十三度電容量,官方說法是可行駛70公里。電池情況通過物聯網處於隨時監控狀態。
返修率比燃油汽車高八倍。主要是電池的一致性問題。比亞迪官方聲稱鐵鋰電池的電壓低於2.7V,才容許返修更換。
可見,當比亞迪開足馬力生產電池的時候,電池的一致性質量即開始下降。
當然,一部分人濫用電池,時常大電流放電,讓電池不得喘息機會,也是原因之一。
比較讓人眼睛一亮的是,監控顯示,上海售出的比亞迪秦,統計總量上,有九成路程是用電池跑出來的。
附:
「百公里加速5.9秒,最高時速185Km,百公里綜合油耗僅2L,純電狀態下可連續駛70公里……」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排頭兵,比亞迪的「秦」自推出以來,在市場上表現可謂搶眼。但正是這款油電混合動力的熱銷車近來卻屢因電池問題遭吐槽,引發媒體和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比亞迪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達27.9%,在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份額更高達49.6%,佔據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而這個數據,很大程度受益於「秦」的熱銷。按照比亞迪官方公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數據,2014年「秦」共售出14747輛,成為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冠軍。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針對「秦」的投訴也浮出水面。《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中國汽車質量網上搜索發現,關於「秦」的投訴逾半數是針對其電池的。
有消費者稱,2014年購車後行駛三個月就出現電池電量明顯下降,原先能行駛60公里至65公里,2014年10月開始只能行駛40公里。該消費者發現問題后多次到4S店尋求解決,但得到的答覆僅是「電池本身就是這樣,質量沒有問題」。
有比亞迪「秦」車主投訴稱,剛提回車就發現純電續航只有55公里左右,行駛了五千多公里後續航已不足40公里,經過測試從沒電到充滿只有7.7度電,與廠家所描述的續航70公里和電池容量13度有嚴重出入。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秦」採用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充電量為13度,混動模式下系統90%使用純電模式,其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可達70公里。比亞迪稱,在行駛中電源管理系統還會進行制動力回收,官方數據顯示每百公里可回收2.5度電至3度電,所回收的電能大約可以行駛15公里左右。
除了純電動的續航里程,充電容量也成為「眾矢之的」。有消費者表示,「更換電池后仍舊只能充入11度電多,且充電量還在減少,多次聯繫比亞迪公司,未給出解決方案」,並表示「檢測時發現最低最高電壓差異很大,但4S店並未告知」。
事實上,電池目前仍舊是制約電動車發展的問題。近年來,因自主品牌電動車電池續航里程達不到消費者預期而引發的爭論從未間斷。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零部件事業部專家王振龍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電池衰退確是電動車的一項通病,作為消費者平時應留意車況,發現隱患要及時更換新電池。
電池交換模式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還可能衍生更嚴重的消費糾紛
規格說換一次電池可以跑140KM
但是實際上路因為不是定速理想狀態下大約只能120KM到100KM
沒多久幾個月後租借的電池開始老化
可能會慢慢從90KM>到80KM>到70KM
都有可能遇到
消費者可能開始反應
換到老化的電池機率太多
但是對電池交換公司來說
汰換電池可是一大筆費用
所以肯定會要消費者忍耐一下
問題是消費者就會產生被欺騙的感覺
這下子續航力就成了消費者客訴抱怨的大問題
風評與營運成本變成了兩難
萬一扯到廣告不實要求集體退貨之類的
那就.............
續航力的降低讓頻繁的更換電池變成了一種無奈
因為每次都還要預留一部分電力來跑到交換站
誰能想像每兩天就要換一次電池的無奈
我認為相關的電池技術在應用上還沒到位
只能等材料技術上的再突破了
地球国民 wrote:
消費者不用驚慌。比亞迪秦經補貼后的售價是21萬元人民幣。考慮到再免費送一張上海的電動汽車牌照,9萬元。所以,等於十二萬元就拿下這輛車。所以供不應求。
...(恕刪)
其實這也只是行銷手段而已
21萬 都跟台灣日本原裝TOYOTA油電車Prious相去不遠了
Prious跟一般車比用料還算蠻高級的
……免費送一張9萬元的上海電動汽車牌照…
其實9萬就藏在21萬的售價裏了
只是說也許比亞迪跟上海市政府合作,那張牌照給比亞迪算個5萬或6萬。
這樣實車價格大概在15、16萬 合台幣75、80萬
以比亞迪秦的用料等級品質來說 80萬也不算便宜了。
而消費者覺得光牌照自己買就要9萬
算起來能省油的油電車才12萬,大概開個一二年就比傳統汽油車還划算了。
上海市政府賣出了高昂的牌照又能支持環保,比亞迪賣出了汽車,消費者覺得自己有賺到便宜。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