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Eur大提醒「手會酸?」,覺得電動車的回充部分,可以多加討論,讓更多人知道電車的特色。(這裡是電動機車版,宣揚電動車優勢也是正常。)
狀況:
遇到幾公里的大下坡,像陽明山、北宜、清境、阿里山等等,機車會怎麼做?
油車:
如果是打檔機車,可以固定在低速檔,用引擎煞車,減少煞車使用。已問過車行師傅,不會傷引擎。
如果是速克達,為了避免連續大下坡,加速度愈來愈快,會持續煞車,連續輕按或是偶而用力按,避免速度太快發生危險。長途下來可能有「手會酸」及「煞車過熱」的缺點,對煞車系統也是一種損耗。
因此,在連續大下坡路段,打檔機車比速克達多了一種選擇,就是可以使用引擎煞車,降低機車下滑的加速度,大幅減少煞車使用,車主只要扶好把手即可。
電車:
類似打檔車的引擎煞車功能,採用電磁煞車拉低速度,馬達反作用力不小,還可以把下坡的動能,轉成電能回充進電池,重點是不用增加零件,不增加成本,算是進步又環保。
個人使用電車習慣:
覺得開啟回充功能,會像打檔車固定低速檔的感覺,有頓挫感。(加速時正常,放開時會拉低速度。)
因此,個人使用上是習慣開啟電源後,把回充關掉。這樣騎起來就跟一般油車沒有兩樣,只有在紅燈前的大直線或是大下坡路段,才會按開回充功能。瞬開瞬關也是方便,只是這情況不多。
結語:
以上看來,適當使用回充是舒適又安全的好事。電車回充與打檔車一樣,多一種煞車功能可以運用。電車集合了檔車功能與速克達舒適於一身,又可算是一項小小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