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Skoda Taiwan正式引進第四代Fabia於國內上市,近期也見到不少車主陸續交車,這款新世代歐系掀背車在路上的能見度越來越高,對我而言心中頗有感觸;事實上,目前我名下的車輛中,還留著一輛第二代Fabia,當初這輛Fabia從2013年初購入時,有時候還會遇到路人以為這是輛韓國車;但直到現今,我不認為多數人還認不出Skoda這個來自捷克的品牌。
因此,趁著第四代Fabia上市不久,我們就來以古鑑今,除了我自己的第二代Fabia、同事林恩的第三代Fabia之外,同時感謝慷慨的網友出借路上少見的第一代Fabia共襄盛舉,四代同堂難得同框,也可藉此進一步認識多年來Skoda在車輛設計上的演進,接下來就來幫各位網友們上一堂歷史課吧!

來自捷克的Skoda,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超過百年歷史的車廠之一,其實我從小時候開始對汽車產生興趣的時候,所認識的汽車品牌仍有限,第一次知道Skoda品牌是透過朋友從國外帶回的WRC世界拉力賽比賽精華錄影帶,但當時的印象不算太好,因為比賽總是會有人墊底,而Skoda在那幾年經常面臨退賽麻煩導致戰績不突出,與現今稱霸WRC2組別的景象可說是天壤之別。
從1899年起正式跨足汽車產業的Skoda,逐漸成為捷克汽車產業的重要台柱,但百年來歷經了幾次重大改變,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奉行社會主義使得Skoda成為國營企業,旗下生產車款多以務實、平價為特色,隨著蘇聯解體,捷克在1989年實行民主制度,面臨轉型的Skoda也積極向外尋求突破,接著在1990年與福斯集團簽訂合作關係,並在1991年正式納入福斯集團,以平台共享的方式開發新產品。
而在Fabia登場之前,Skoda旗下的主力小型掀背車為1988年推出的Favorit,由於當時Skoda正好面臨國家脫離社會主義的轉型期,為了讓這款車型擁有較為現代化的造型,因此Skoda找來義大利的Bertone操刀外型設計,即使車體造型十分方正,但頭燈樣式在當時可說是相當前衛,符合Skoda當時的品牌形象--奉行務實,但也追求潮流。1994年,Favorit的後繼車改以Felicia之名登場,這也是Skoda進入福斯集團後所推出的第一款小型掀背車,雖然整體造型與Favorit差異不大,但引擎系統出自福斯集團之手,也為在1999年問世的第一代Fabia奠定根基。

這次同場找來四個世代的Fabia一同入鏡,車頭造型正好也符合時勢所趨,不僅水箱護罩面積越來越大,頭燈規格與功能亦是升級重點,車身尺碼也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福斯集團入主Skoda之後,旗下產品也陸續進行更新,從第一代Fabia身上就能見到許多來自福斯集團的資源共享;第一代Fabia問世於1999年法蘭克福車展,除了五門掀背車型之外,亦推出四門房車以及旅行車產品,目標客群可說是相當廣泛;而第一代Fabia的底盤平台來自於福斯集團的PQ24,動力系統亦與集團中許多車型共用,所以在這輛第一代Fabia身上,可以看到許多與同時期VW Polo相似的配置,直到現今也是相同的集團資源共享概念。
第一代Fabia在2000年初期剛推出時,便獲得許多歐洲國家的年度新車獎項,同時也為Skoda開創更多年輕或女性車主市場,不過台灣市場直到2005年才由台宇汽車成為Skoda在國內的首任總代理之後,才開始引進第一代Fabia這款車型,而除了掀背車型之外,亦有引進四門房車與旅行車款,但仍是以掀背車為銷售主力。

從車身側面可以發現,歷代Fabia的C柱設計皆相當粗壯,隨著時代演進順應流線的車身設計,使得後車窗的面積越來越縮小,輪圈尺碼則是越來越大。

大小不一的左右後視鏡也可說是當時的設計特色之一,包括Audi、VW旗下車型在當時也有採用類似的設計。

C字型尾燈是當時的設計特色,在Skoda其它車型上也可見到類似設計,車尾Fabia字體頗有當代風格。

第一代Fabia引進國內車型採用前門電動窗、後門手搖窗的設計,我們在現場研究了一下,不難發現車門把手與那個年代的VW Polo、Lupo等車共用,而葉子板上的側面方向燈則繼續使用於第二代Fabia。

由於這輛第一代Fabia是向車主商借,因此內裝我們就保留車主平時的配置,如同車外部分零件來自於福斯集團資源共享,車內也有許多零件「似曾相識」,像是我先前也曾經是VW Lupo的車主,看到那個鍍鉻排檔座以及空調出風口、各處按鍵等,那種熟悉的感覺湧上心頭;而這輛第一代Fabia當時引進採用標配單氣囊的配置,高階車型則是配備前座雙氣囊。

這輛第一代Fabia為2005年生產,至今已有17年歷史,目前累積里程約22萬公里,儀錶板採用簡潔的二大二小規劃,中央黑色區塊並非液晶螢幕,而是各種警示燈號的顯示區域。

當時引進國內的第一代Fabia僅有1.4升四缸自然進氣的單一動力配置,最大馬力輸出為75hp/5000rpm、最大扭力為12.8kgm/3800rpm,以現今標準看來動力帳面數據偏小,但其實那個年代的歐系進口入門車的動力輸出皆是這個水準,包括我剛才提到的VW Lupo,也是採用相同的動力配置,合歡山武嶺都去了很多次,還不至於有無法爬坡力不從心的情形;另外在引擎室中,那個球形副水箱以及雨刷水外蓋,可以說是所有福斯集團車主共同的記憶。

第一代Fabia原本是採用織布座椅的配置,皮椅則是車主購車時業代所贈送加裝,後座空間算是符合當時小型掀背車的水準,那個年代也少有後座出風口的配置。

行李廂容量為260公升,內部空間規劃十分方正,不過後座椅背未有分割功能,僅能整塊椅背向前傾倒,不過椅背後方為整塊金屬板,載運物品時負重能力更佳。

動力帳面數字稍小,搭配四速自排變速箱,第一代Fabia的性能表現並非產品訴求,但務實、實用性、以及少有電子化配置信賴度高的特性,成為本車車主對於第一代Fabia仍持續擁有的主要因素;據說當時國內共引進300輛第一代Fabia,兩個等級售價分別是68.8/72.8萬元,其實這樣的價格已可購入許多中型國產房車,不過在那個時候以全新進口品牌身份引進國內的Skoda,透過Fabia等車款成功打入台灣市場,尤其車體安全意識逐漸高漲,成為當時歐系進口車的主要產品溝通重點。

2005年台宇汽車正式代理Skoda之後,雖然當時宣布推出新車三年不限里程保固的政策,但由於進價成本過高,導致台宇汽車三年不到便宣布放棄Skoda代理權,使得Skoda品牌也不得不暫時淡出台灣市場;不過到了2009年,當時剛中止Audi代理權的太古利奔汽車,宣布將接手Skoda台灣總代理,第二代Fabia也得以延續香火,藉由新任總代理的成立順利引進國內販售。
第二代Fabia於2008年正式發表,與第一代Fabia相同採用PQ24底盤平台,車型編成部分取消四門房車,保留五門掀背與旅行車型,然而在歐盟對於車輛廢氣排放以及油耗的標準提高,Fabia很快地在2010年推出小改款車型,升級重點便集中在換裝動力系統,主力車款搭載1.2升TSI渦輪增壓引擎,且配置七速DSG變速箱,而剛接下國內總代理的太古利奔汽車,當時所引進的Fabia即是小改款後版本,除了渦輪動力之外,亦有引進1.6升自然進氣引擎規格做為入門等級。

這輛第二代Fabia是我個人的用車之一,從2012年購入至今也有10年光景,因此內裝難免有長年使用的痕跡;在當時國內販售的第二代Fabia配備水準算是還不錯,1.2升TSI車型標配六具氣囊、ESP循跡防滑,即使是品牌旗下的入門車型,但該有的安全配備也不馬虎。

空間規劃與機能性相較於第一代Fabia具有明顯的進步,透過車身加高,後座空間變得更寬敞,置杯架數量也增加不少,且後座也加入了ISO-FIX兒童汽座固定裝置。

行李廂容積為300公升,對於小型掀背車來說也算是夠用,這次總算加入了後座椅背6/4分離功能,進一步增加空間機能性,後座椅面能上掀再將椅背傾倒,使得椅背傾倒時底部更為平整。

行李廂隔板固定座分成上下兩層,可藉此規劃內部物品的置放位置,算是空間運用的小巧思。

小排氣量渦輪增壓引擎的植入,使得引擎室內空間仍顯充裕,同時期Skoda也順勢推出了Fabia RS車型,採用1.4升雙增壓引擎的配置;而這輛搭載1.2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的車型,最大動力輸出為105hp、17.9kgm,其中扭力峰值維持在1550~4100rpm,高原式扭力特性使得這輛小車擁有充裕的加速性能,搭配七速DSG自手排變速箱,0~100km/h加速的原廠數據約在10秒左右,並同時具備16.6km/L的平均油耗。

雖然底盤架構與第一代Fabia相似,但動力系統大幅升級之後,第二代Fabia的整體駕馭感十分出色,在當時的同級小型掀背車中可說是頗具樂趣的一款車型,而在整體配備規格上,第二代Fabia也是足具水準,即使十年過去,至今仍可擔任稱職的都會用車。

接著介紹的第三代Fabia,引進時正巧Skoda在國內再度更換經營團隊,但這回是台灣福斯汽車於2015年成立之後,接著在國內成立了Skoda Taiwan,Skoda在台灣從原本的代理商如今成為海外分公司,理論上將擁有更多來自原廠的資源(支援);而在2014年巴黎車展亮相的第三代Fabia,改款重點在於讓這輛車更具現代化水準,包括造型加入更多折線設計,符合當時Skoda家族特色,頭燈內改為魚眼投射燈具,但並未加入HID或LED燈組,不過也導入當時越來越流行的LED日行燈,車型編成同樣維持五門掀背與旅行車型兩種,比較可惜的是前兩代Fabia皆有推出的RS車型,並未出現在第三代Fabia的產品陣容之中。
第三代Fabia另一個改款重點,在於已使用兩個世代的PQ24底盤架構,透過結合VW Polo的PQ25底盤加上MQB底盤技術,成為第三代Fabia所採用的PQ26底盤架構,原廠強調其底盤剛性更強且兼具輕量化,亦使得車室空間得以放大,因此在規格上可以看到軸距較第二代增加10mm至2470mm,車重較上一代減少65公斤。
第三代Fabia在2015年4月於國內正式發表,共有1.6升自然進氣與1.2升TSI渦輪增壓兩種動力規格,當時售價分別是68.8萬元及78.8萬元,到了2018年第三代Fabia在國內推出小改款車型,引擎改為1.0升三缸渦輪增壓配置,並加入ADAS駕駛輔助科技系統。

這輛第三代Fabia為同事林恩的座駕,為小改款前1.2升渦輪增壓引擎版本,內裝部分在當時推出時引起不少討論,主要是採用白色烤漆飾板加上丹寧座椅配色的手法;另一方面,本車還搭載免鑰匙引擎啟動系統,按下方向盤一旁的按鍵即可發動/關閉引擎,但鑰匙本體仍採用傳統的旋出式設計,解鎖或上鎖車門仍需按下鑰匙上的按鍵。

中控台也加入一組5吋觸控螢幕主機,提供完整的車輛資訊與控制功能,還內建藍牙連結裝置與SD記憶卡插槽,還可以連結Apple CarPlay功能。

第三代Fabia在小改款後加入ADAS駕駛輔助系統,不過本次拍攝車型為小改款前版本,僅配置傳統式定速巡航系統。

後座實際乘坐空間表現與第二代Fabia相比差異不算明顯,但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後座中央多了一個頭枕,座椅同樣採用丹寧色系結合黑、白配色,呈現年輕有活力的視覺效果。

行李廂具有330公升的容量,後座椅背具備6/4分離傾倒功能,椅背打平後能將內部空間擴增至1150公升。

雖然帳面規格上Fabia二代與三代小改款前車型同樣都是1.2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的配置,但實際上兩者所搭載的引擎本體與配置方式截然不同;第二代Fabia所採用的機體屬於世代較舊的EA113系列,排氣量為1197c.c.,採用SOHC每缸二氣門的設計,在渦輪增壓與直噴供油系統的加持下,具有105hp/5000rpm的最大馬力與17.9kgm/1500~4100rpm的最大扭力。而第三代Fabia搭載的引擎排氣量雖然同樣是1197c.c.,不過引擎代號是世代較新的EA211,改為DOHC每缸四氣門,同時進行引擎輕量化工程,就連管線走向、進排氣位置等都有小幅度修改,這款引擎最大馬力提升至110hp/4600~5600rpm,最大扭力維持17.9kgm的設定,但扭力輸出峰值則提前至1400~4000rpm。
實際駕馭,第三代Fabia維持同樣的輕巧、容易掌握的特性,搭配七速DSG變速箱也帶來迅速的換檔反應,則以應付日常市區使用,爬坡或是對於動力需求較大時,透過變速箱手動將檔所換來的加速感相信不會讓人感到失望。

這次找來四個世代的Fabia同場相聚,其實已可明顯看到第四代Fabia的新穎程度與眾不同,除了造型採用全新家族化風格,不僅水箱罩造型明顯變動且面積加大,頭燈樣式變得較為細長,同時導入LED燈具;另一方面第四代Fabia採用MQB A0底盤架構,使得車身尺碼連帶放大,車長突破四米來到4108mm,軸距也增加至2564mm,因此將第四代Fabia停在前三個世代身旁,很明顯就能見到車身尺碼的差異。
另一方面;第四代Fabia也導入全新動力配置,除了過去曾使用的1.0升三缸渦輪增壓引擎之外,這次還加入1.5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性能輸出大幅成長。

車頭造型令人耳目一新,頭燈設計變得更有質感,同時加入光條式LED日行燈以及全LED燈組,但可能是定位在入門掀背車的因素,所以第四代Fabia未能配置Matrix LED頭燈。

與過去三個世代車型相比,第四代Fabia的尾燈造型頗具立體感,也符合Skoda品牌擅長的水晶切割設計風格,仔細看就能看出C型燈組的設計,呼應自第一代Fabia以來的家族設計風格。

第四代Fabia的內裝設計說是大幅躍進,視覺效果也更加新潮,許多細節像是懸浮式車門把手、金屬質感的空調出風口飾條,甚至是儀錶板旁的車型字樣,使得這輛掀背小車的內裝質感直追品牌中其它中高階車型;此外,第四代Fabia除了配備完整的Level 2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國內引進車型也將氣囊數從上一代的六具增加到九具,其中還包括駕駛座膝部氣囊與後座側邊氣囊。

空調系統採用雙區恆溫配置,值得一提的是,本車還配置了五個Type-C插孔,符合現今的科技趨勢。

1.5升車型除了配置10.25吋液晶儀表之外,還配備8吋觸控式中控螢幕,具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手機連結功能、倒車顯影、多媒體播放等功能,本車還配置了駕駛模式選擇功能,共有節能、一般、運動與個人化四個選項。

軸距增加之後,後座空間也獲得成長,尤其橫向空間較前幾代車型進步許多,並加入後座空調出風口設計。

第四代Fabia在國內共有1.0升TSI與1.5升TSI兩種動力選項,而本回試駕的1.5升車型可輸出150hp、25.5kgm的最大動力,動力數據規格相較於前幾代車型已有大幅成長,即使車身尺碼放大,還是可以帶來更充裕的加速表現;除此之外,節能表現亦是本世代Fabia的產品重點,這具1.5升渦輪增壓引擎具有ACT汽缸休止功能,引擎低負載狀況會關閉二、三缸進排氣門,並停止點火與供油來達到節能效果,平均油耗達到17.5km/L,而如果是1.0升車型,平均油耗表現更達到19.2km/L的水準。

Fabia自導入國內市場至今已接近20年左右的光陰,從車型演變上就可看到Skoda在近年來的進化,包括外型設計以徹底擺脫1990年代之前的保守風格,在集團資源的挹注下,Fabia從追隨同集團其它品牌車型,到了現今我認為已有超越許多同級車款的水準。而從第四代Fabia身上就可見到產品的成熟度,無論是動力系統的進化、主被動安全的高評價,透過車身尺碼放大獲得更佳的車室與行李廂空間,如今的Fabia不光是一輛稱職的都會掀背車,更是一輛造型更時尚、質感更進化的全能掀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