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基本上已經確認80%以上的同志都是由基因造成
美國享負盛名,害死許多同志,宣稱同志可以治療的心理醫生,公開道歉說同志不是心理疾病,並且自己出櫃
雙胞胎性別實驗也證明了性向是與生俱來的基因表現,就算懶覺整副割掉,教導他是女生,會喜歡女生的衝動也永遠不會消失
好的,回到基因
各位父母一定以為,只有同志才會有同志基因
但其實也會有同志基因但本身不是同志的現象,因為有一派說法認為同志基因還有分成男同志基因和女同志基因
一般的現象就是男生具有男同志基因,喜歡男生:女生具有女同志基因,喜歡女生
但是也可能是男生具有女同志基因,會比一般的男生對女生更感興趣
然後當然就是女生具有男同志基因,會比一般的女生對男生更感興趣
特色是通常都會比較年輕時就想結婚,但沒有一定
然後都有可能遺傳給自己的小孩,所以如果爸爸的女同志基因遺傳給女兒了,那女兒就會是女同志,反之亦同
所以如果真的有人很恐懼同志的,我是很建議在生小孩前做個基因檢測
確定自己身上沒有同志基因,否則遺傳給小孩,自己痛苦小孩也痛苦
也請這些父母想一下,如果你的寶貝親生骨肉,表現出了同志基因
那你們是要支持他(她),或是用多數自以為的正義去欺凌自己的小孩?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同性戀是中30%-40%是基因表達的結果,剩下的50%-60%是由於後天環境所造成的。
研究發現基因參與並對性取向的確定有影響。來自伊利諾州西北大學的心理學家Michael Bailey和他的同事發現至少有兩個染色體對性取向的確定有影響。在芝加哥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上,Bailey把自己研究的結果公佈於眾,他的研究對象是409對同性戀和他們的家族成員。研究顯示30%-40%的同性戀和基因有關。
Bailey在倫敦時報說:「性取向和選擇無關,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基因在性取向方面有可能起一定作用並且我們已經找到兩個和性取向有關的染色體作為證據了」。然而Bailey的研究還不能說明gay染色體的存在。(注:他的研究只說兩個染色體和性取向有關係,並沒有說有這兩個染色體就是gay染色體)他說性取向很大程度上與環境有關。不要把「後天環境」和「社會環境」搞混了。只要不是我們原本DNA裡所含的東西都算環境因素,環境因素還包括許多非社會性因素。
這項研究的領導人,精神病學副教授Alan Sanders博士告訴每日電訊報說:「在決定性別取向這個問題上,基因起了一定作用但不是全部,基因和性取向有關,但它只是其中一個變數。」
早在21年前基因學家Dean Hamer就做過類似的試驗,他的試驗結果顯示,男性X染色體上的Xq28片段可能和男性的性取向有關。Bailey的研究還找到了另外一個染色體,根據這條染色體好像也可以預測男人是否是同性戀,這條染色體就是8號常染色體。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女同基因」。
瑪麗女皇生化科學學院和斯德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卡學院,在2008年研究過約4000對同性雙胞胎,這兩個實驗的結論不謀而合,個體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每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基因和環境不同可能會導致個體的生化過程有所不同。子宮內不同激素的波動是決定同性戀的關鍵因素。
該研究報告的合著者Qazi Rahman博士說:「想要尋找單獨的gay基因或者是決定同性戀的唯一變數這都不太現實,性取向的決定是複雜的」。不僅僅是同性戀,異性戀同樣也受基因和環境的共同影響。
打樓主臉打好腫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