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剛好又碰到機會,店家願意押金借我另外三款的粉碗使用一個月,於是就梭哈了。如果用的不錯,要買斷收齊也行。木舌嚐不出來,也提供無償退回。本來也沒那個膽量跟勇氣一下買齊四款,索性就實驗性質的用看看吧。
說真的,相信每個有在使用義式咖啡機的人,都很看不慣WAFO粉碗萃取的速度,看不到你要看的老鼠尾巴,還像通道效應的多水流,薄到幾乎沒有Crema的Espresso。想說這會好喝才有鬼。我剛拿到第一個濾杯也是這樣想。但用了一週,還真心覺得他有過人之處。唯一沒有說服力的地方,就是我目前只用93.5度,沒有按照他說的98度,且粉量要降低到16g,然後磨非常細。
接下來我要好好來按照他說的方式,用比較科學化的方式,提高溫度,降低粉量跟濃縮萃取時間跟咖啡液容量,好好玩一下每種濾杯,看看是否真的有所差異?來確定不是自我催眠的假象而已。
說到這裡,我忽然覺得咖啡跟玩音響或攝影總是有數據派跟情感派的分別。有人重視數據,要用儀器測量,才能量化,才有說服力。我雖然也同意這樣也許比較客觀,但是咖啡好不好喝,音樂好不好聽,跟完美光學設計雙非球面鏡頭拍出來的相片好不好看,都沒辦法用特定的儀器來測量決定,而是自由心證,再主觀不過的判斷了。我只能說,覺得有那個價值,就花吧。覺得是浪費錢,那就省下來吧。但是重點是當你花錢的當下,能夠得到自己要的,那才是最重要的意義。
以上只是個人不專業的分享,沒有打算幫店家業配,所以請不要私訊我取得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