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殘粉的部分也是完勝901
901雖然之前改了一些外掛套件可是殘粉的問題還是完全沒辦法根除
當初在選擇設備時只要是跟901相同構造的基本上先排除了


raulwangg wrote:
對我來說算是升級沒錯...(恕刪)
謝謝 看來可以把901收起來換這台看看....901留著當備用機
 

刻度1、賣場極品藍山。味道美極了!
18秒⋯該不會超過30g吧⋯


jckwu wrote:
 

刻度...(恕刪)

raulwangg wrote:
18秒⋯該不會超過30g...(恕刪)


我因為豆槽都是空的,專用於義式咖啡。每次都是稱重20公克倒進去磨,設20秒目的只是設讓它比磨完更長時間再停止。

因為每次都是秤重20公克倒進去磨,在最後空轉時還有時間用吹球吹幾下讓殘粉少一點,停了以後也用吹球在出口吹幾下。這上下吹幾下多少逼出一些殘粉,讓殘粉盡可能低一點。

確實轉一點點就會影響 espresso 的萃取速度。我每次買小豆老師的義式豆,用到最末期刻度就需要調細一點點才能維持流速。而購買新豆子初期就需要再粗方向微調一下,才能恢復正確的壓力與流速。
Davidkswang wrote:
我因為豆槽都是空的...(恕刪)


手邊有兩台磨豆機,一台是Eureka specialita以及Baratza Forte BG(改)。剛好是出自兩大咖啡系統的機子。

Eureka的磨豆機不太適合使用烘焙好沒多久的豆子,它比較適合使用義大利廠豆,風味穩定、不會排氣的豆子。
畢竟義大利人設計的磨豆機沒跟他特別講設計的磨豆機一定是符合義大利咖啡系統(IES),而不是西雅圖咖啡系統(SES) ,所以您使用排氣中、風味不斷變化的豆子勢必會造成每次研磨咖啡都會跑掉刻度的問題。特別是家用的,每次只喝一到三杯,今天調好明天刻度就又跑掉了。

即使像我使用義大利廠豆遇到雷雨天或是大熱天做咖啡時,bar數流速也會跑掉呢!更不用說使用新鮮的豆子了~

如果真的想喝單品濃縮咖啡(SOE)的話,那就建議使用Baratza的磨豆機吧~西雅圖公司設計,設計點都有切中需求,刻度不是無段調整但是有幾百種組合,而且又快拆好清潔。至少目前我都是用這台做手沖或SOE。

先聲明一下,我不是打廣告,我是因為同時擁有這兩台磨豆機並且使用一段時間了才能比較出他們的設計理念。分享給版友知道~

想知道SES與IES系統的人可以參考這篇
IES與SES的差別
quesimodo wrote:
手邊有兩台磨豆機,...(恕刪)

我是認為磨豆機本身其實沒有分什麼IES還是SES啦
雖然義大利的確有針對他們的IES系統,從豆子到設備有認證
但很多知名廠商並沒有在認證廠商裡,Eureka好像也沒有
而像Mazzer這樣名列其中的廠商,拿來磨SES的豆子也可以

平刀磨豆機本來就對豆況甚至天氣狀況較敏感,所以常常得調刻度去因應
跟磨豆機出身來自義大利還是美國沒有什麼關係
也不是刻度跑掉,而是其他條件改變影響到萃取情況
另外,還有豆槽裡的豆量,也會影響在同刻度下磨出來的結果

相對來說,錐刀磨豆機在這方面就不明顯
經常一包半磅豆子在養豆完畢後,從開封到喝完歷經兩個星期都不太需要調刻度
不管使用的是IES的豆子還是SES的豆子,又或是自己亂烘的豆子

這幾年的磨豆機與過去幾十年相比進步很多
生豆的處理法與烘豆技術也一直在進步中
我覺得自己磨豆沖煮的話,什麼系統其實也不是很重要
把手法練穩,找到自己喜歡的萃取參數比較重要
bakafish wrote:
我是認為磨豆機本身...(恕刪)


其實我想表達的是義大利人在飲食上非常的保守,嘗試新奇的食物對他們只是偶爾為之的事情,從他們對披薩放鳳梨的反應就可以管中窺豹了,對於認定的風味就不會想要改變它,因此才會有illy每年將採不同的烘焙度的豆子,混合出相同的風味的事情,明明豆子每年採收情形都不一樣,但是他們卻很執著於要調配出他們特有的illy風味,其他廠豆也都是如此。

對於老義所設計的磨豆機,快拆好清潔的設計是不會出現在他們的腦袋中,因為他們幾乎不太換豆子,認定了風味以及廠牌就不會輕易換,磨豆機髒了頂多就用清潔錠下去清理,真的要拆機了那就是要換刀盤的時候了…

而對於台灣的使用者,如果不是喝廠豆而是SOE或自烘的人,豆子跨越不同莊園、國家以及不同的烘培度,換豆子是家常便飯的事情,如果使用老義的磨豆機,每次換豆子的時候都要把磨豆機徹底清潔避免串味,那時候就真的是噩夢一場。又要開始無窮盡的調整。

磨豆機跟它的製造公司所在國有沒有差? 至少我認為是有的!
即使是一樣的東西設計理念的不同會導致最終的結果差異度。

就像我們無論如何都發明不出珍珠炒飯這道菜~ ^^
illy和Lavazza這樣的老牌大廠,也不在Certified Italian Espresso的廠商名單中

quesimodo wrote:
對於老義所設計的磨豆機,快拆好清潔的設計是不會出現在他們的腦袋中...(恕刪)

這倒不一定
就以步調緩慢的Mazzer來說,過去幾十年沒改過的設計,在Robur S上也讓人耳目一新了
影片30秒處還特別強調easy-to-clean grinding chamb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6IJ196zyFY

其實大部份磨豆機都不難拆也不難清理
殘粉多少只是看廠商在設計時的著眼點在哪裡
大型磨豆機在商用環境下,殘粉不是問題,因此設計時不必在此著力
小型磨豆機主打家用市場,在售價上必需壓低,如果要做到殘粉極少化,則成本又會增加
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家用磨豆機,常常只是商用磨豆機的縮小版,殘粉問題還是有
只有玩家或小公司的產品,專攻頂級玩家市場,才會有single dosing與幾乎零殘粉的設計
滿足家庭使用者少量又常換豆子的需求
無論他喝的是blend還是SOE

SOE的烘焙度通常要比較淺
的確在非傳統的義式磨豆機(關鍵在刀盤)
搭配非傳統的義式咖啡機(關鍵在預浸與變壓)
表現會更突出
不過目前其實沒有真正為SOE設計的大廠磨豆機
Forte BG與EK43這些不是義大利血統的磨豆機,原本並不是為espresso所設計
倒是出自義大利的Ceado E37Z-Hero也許能算,但刀盤的表現不知如何
bakafish wrote:
illy和Lavazza...(恕刪)

原來如此,長見識了,這條路上我的相關知識還是太淺薄了~
謝謝魚大的指點! 讓我大開眼界,知道很多好磨

不過illy和lavazza本來就是大鯨魚,已經走出國際了,像義大利咖啡聯盟那個就比較像台灣的M team的概念,都是中大型廠商的聯盟。

另外,義大利本來就是工具機強國,會把數控工具機的自動走刀定位技術用在磨豆機是遲早的事情,我們反而要驚訝為什麼這麼晚才引入數控技術,變成數控磨豆機。

對了魚大,現在有磨豆機的磨豆室或出粉通道用不沾塗層處理的磨豆機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