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濃縮咖啡太濃喝下去的感受

爾宇 wrote:
但是以我知道的理論來(恕刪)

沒錯,萃取率會提高,但濃度會降低,所以味道的強度會降低
同時味道多了,平衡會改變,在感官上,味道的強度也會改變
也有人覺得濃度降低一點比較容易辨別味道
bakafish wrote:
沒錯,萃取率會提高,(恕刪)


也是有這個可能,之前沒把濃度的變化和過萃一起思考進去。
但這樣我好像暫時想不到實驗來辨別是不是只是過萃的味道太濃了,所以才會覺得不舒服。
看來似乎應該先找一些有esp的店,進去喝喝看。
因為我到現在,也只有喝過一次興坡的double濃縮,雖然有一些那種感受(但是是比較柔和的程度),沒有我用1z壓的那麼難喝下去。這樣用粉水比下去看(之前看到ptt有人說興坡的濃縮是比較偏ristretto,再加上在網路上查到的restretto的粉水比),似乎有點像上面幾位前輩所說的,有可能是過萃,然後濃度太高。
但我後來沒有順路經過,所以沒有辦法喝完後再買豆回家實驗。

這樣看起來,我應該先多嘗試看看一些店家的濃縮,順便看看能不能和吧檯手聊聊出杯的粉水比?
我平常的SOE作法是18.5g粉出大概35ml的ESP
不過這是在一般58mm粉杯的環境下
你的器材也許不適用

提供另一個想法
不妨仔細觀察一下出來的ESP顏色上的變化
我一般是用這個方法決定萃取終點
通常來說,越是後段的味道越淡(顏色也越淡)
且風味開始朝向苦雜味發展
我的理解是前段主酸 中段主甜 尾段主苦
我因為不喜歡苦味停留在喉嚨上的味道
單喝ESP基本上都是留前中段而已
犧牲一些厚度和尾韻,獨留酸甜感
但如果是作拿鐵,我就會多留一些後段(可能就5~10CC)
避免奶味過強(因為我是用淺中培的豆子)

所以你可以試試看多拿幾個杯子
把前中後段的萃取分開裝
然後去試試看哪個味道是你最不喜歡的
前段多一些? 尾段多一些? 中段少一點?
藉此來做豆種/烘培/研磨/萃取量的調整
機器在自己手上,舌頭是自己的
找出自己喜歡的味道最重要
我也聽過有人是捨棄一開始的5CC這種做法

版友建議是喝喝看一些比較有名的店家也是對的
我的建議是找能提供SOE的店家優先
遇到喜歡的味道,可以和老闆聊聊使用的豆子/烘培度/萃取的想法
還可以順便帶一些他們的豆子,試試看在自己的環境下能不能稍微複製出你喜歡的味道
可以幫助你少走些冤枉路

爾宇 wrote:
看來似乎應該先找一些(恕刪)
爾宇 wrote:
過萃


很多時候比單純過萃更麻煩,而是嚴重萃取不均。

樓主的設備我不熟,不過不插電的東西要過萃不是那麼容易,不足比較常發生。
woomar wrote:
留前中段而已
犧牲一些厚度和尾韻,獨留酸甜感


只留前中段厚度應該會更好(濃度更高),改變的是平衡。平衡會互相拉扯,沒有後段,獨留酸甜感,我覺得沒那麼容易一刀切。簡單的例子,illy紅罐(雖然是中焙),很多人認為很酸很酸,我覺得那種狀況就是萃取不足失去平衡,有一點點後段的話,前面的酸並不會那麼尖銳。

上面提到興波。興波的單品濃縮,我認為已經接近爆酸邊緣(整體還是有魅力的),雖然我無酸不爽。


woomar wrote:
有人是捨棄一開始的5CC這種做法


可能想要切掉酸,但那段是精華中的精華,我自己沒辦法接受這種事。怕酸直接去找焙度深一點的比較省事。
沒錯,這裡只是一個概念上的說法
實際萃取時,每秒都有不同的物質被萃取出來
中間有酸 有甜 有苦,甚至酸也不是一種,而是柑橘酸 莓果酸 葡萄酸
只是相對來說,前段酸性物質萃取出的比例較高,中段甜性物質比例較高
所以結果來說,因為比例不同,喝起來的方向就不一樣
有些味道可能被蓋過,或是過度強調

我也是無酸不嗜的人
沒有酸就無法凸顯酸甜轉換那刻的美好
不過這裡提到有人倒掉前段5CC的做法
只是想表達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而已
也許可以選擇中培的豆子
但是中培的豆子的甜感又和淺培的不同
一失未必有一得
這也是好玩的地方

we543543 wrote:
只留前中段厚度應該會(恕刪)
woomar wrote:
沒錯,這裡只是一個概(恕刪)


soe充滿不確定性,難度很高,需要多方的天時地利人和...,天堂與地獄,一線之隔
今天改用從虎記買來手沖的鳳梨莊園,直接從抓接近3.2 3.3的粉水比。
16g 萃出 53.3g的咖啡。
沒有那個感受出現,而且算是滿喜歡的,就是味道中有一點點過萃的味道(這味道在手沖時,只有在我的手法下,沖煮時間超過3分鐘、磨得太過細、或是恍神不小心多注了2~3倍粉重的水時才會出現,因此我自己把它定義成過萃)

woomar wrote:
我平常的SOE作法是18...(恕刪)


因為今天工作有點忙,沒出去買咖啡喝,所以晚上多喝一點應該沒關係,所以就又再次用illy(之前實驗還沒用完的)來實驗分杯。
因為手中的小杯子不多,所以就用分 10g、10g、20g、20g下去嘗試。

結果
第一杯10g ,居然會酸、還有那個不舒服的感受。有仔細感受,是當咖啡到碰到喉嚨的時候,喉嚨的感受。

第二杯10g,平時萃的味道,比較濃

第三杯20g,同上面的味道,比較淡一些了,也開始有一點苦味出現

第四杯20g,雖然淡,但也出現了那個好久沒喝到過的類似黃連、蓮子心熬藥的那個苦味。

似乎,不是萃取不均,有部分過萃?
再怎麼說,前10g應該還沒辦法達到部分過萃的程度。
所以似乎真的是對於太高的濃度,沒辦法接受。

還是即使是前10g的的萃取不均,仍然可以到達部分過萃呢?

不過即使是這樣,似乎也沒什麼方法可以在調整了。
之前有做過,在磨完豆的粉槽用牙籤攪掉結塊、或是在要萃取的粉杯裡面作WDT,出來的味道都差不多,所以之後就都是先用牙籤把有些結塊的部分弄碎,再倒入粉杯中。

不過也因為粉杯的設計,沒辦法瞭解到的佈粉的情況就是了。

接下來就是出去外面多喝,然後問看看老闆怎麼弄得了。

對了,我磨豆機是1Z 的 JE-plus 磨出來的粉,應該還算可以用的程度吧?
聽起來的確像是萃取不均,粉餅上下方放濾紙不知道會不會有幫助
 
998樓之後開始的討論
 
 
 
爾宇 wrote:
今天改用從虎記買來手(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