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ining wrote:
https://www(恕刪)
影片49分左右提到nature 2020十月那篇<<Brew temperature, at fixed brew strength and extraction, has little impact on the sensory profile of drip brew coffee>>, 昨晚先看了一下摘要,光標題就夠震撼的。
we543543 wrote:
影片49分左右提到nature...(恕刪)
bakafish wrote:
如果把花費數小時的冰滴,和只用1分鐘出頭的97度以上高溫磨細快沖都納入
結果還會一樣嗎?
光是沖煮時間不同,就要控制不同的注水方式才能達成
而不同的注水方式,又影響到沖煮時的擾動
實驗歸實驗,若要真正應用到沖煮上
恐怕還是很難做到「除了水溫、粗細與沖煮時間外,其他變因相同,做出相同濃度與萃取率」的沖煮
反而我們還是會以水溫做為控制萃取率的工具之一,從而改變味道
舉個例,三段水溫沖法
實驗只是告訴我們,味道的改變不是因為水溫,而是萃取率
玩得更深入,是各階段的萃取率,而不是只看整體萃取率
xhining wrote:
忍不住回一下:
Nature的那篇是有個假設:濃度和萃取率一樣的條件下...(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