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販售細口壺.手沖壺.琺瑯壺




上個圖,已經操到整支花花的Kalita 0.7L宮廷銅壺
不過真的是好物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than you will ever see...

戒了咖啡的山羊 wrote:
上個圖,已經操到整支...(恕刪)


OK啊,再用個幾年會更有味道。

小弟也喜歡這支,不過.7L太小,有機會會入手1.5L版。

caferedbean wrote:
中間Driver不鏽鋼濾杯也不可能完全沒有細粉,這樣的介紹有點不老實


很恰巧,上週在咖啡館的店員推薦下剛好入手了一個.以實際用過的經驗來說,真的沒有"目視輕易可見的"細粉,而且是粉磨的比一般手沖還要細一些,不然流速會太快,容易粹取不足.

以口感來說,稍微滑口一些,但不若濾紙般的乾淨口感.

這個跟國外的產品來比,價格只要1/3,但是品質還ok,因為它是內外兩層,外層仿國外產品,但是內層多了很像網版印刷的鋼絲網,所以細粉不會溜出去,真的溜出去的又會懸浮在咖啡液中,被喝下肚,所以看不到杯底的殘留物,因此咖啡液看起來的濁度會高些.

值不值得買呢....我個人覺得就多個玩具來玩,但手中原本就有Hario VDD-02手沖濾杯組的人就很推薦,因為原廠附的塑膠濾杯就可換掉.


很豐富的手沖壺資料,收藏,謝謝分享囉!^^
真是好物多多.值得玩味
MOMOHIME wrote:
我有朋友第一支手沖就...(恕刪)
感謝整理這麽詳細的壺的資料圖鑑啊~

我的確是說過「Driver不鏽鋼濾杯也不可能完全沒有細粉」,Driver不鏽鋼濾杯照片內沒有看出有任何細粉,而把它牌的咖啡粉殘留照片放上許多大顆粒的細粉,是刻意加強對比的效果,這兩支金屬濾網的效果不可能差距如此之大,我認為這樣的作法不老實。

另外我想澄清一點,如果咖啡豆是好的,杯底的細粉不會是一杯咖啡的缺陷,而是咖啡品嘗美味的一部分,使用濾布或濾紙有乾淨的風味,使用不鏽鋼網的過濾方式有它帶著細粉的風味,這就類似亞洲煮飯和歐洲做Risotto的差別,亞洲把飯當主食,歐洲把米當蔬菜,做Risotto咬起來有米心,如果沒吃過Risotto的人會覺得飯沒煮熟有問題,其實只是因為自己的習慣侷限了品嚐的感官。



BENETTON wrote:
很恰巧,上週在咖啡館...(恕刪)
caferedbean wrote:
Driver不鏽鋼濾杯照片內沒有看出有任何細粉,而把它牌的咖啡粉殘留照片放上許多大顆粒的細粉...(恕刪)


我是用kone濾網,老實說我同樣覺得Driver的圖片不老實。
kone濾網確實會有殘粉,然而那些殘粉並不會有顆粒的感覺,而Driver的圖片看起來卻像是kone濾網有明顯的顆粒。.......swees gold也不會有明顯的顆粒。

是我暫時不考慮購買Driver的原因。

做生意,老實是很重要的。
chmiao wrote:
我是用kone濾網,...(恕刪)

+1
我也是KONE的使用者
KONE的細粉是很細很細的,就算你喝下去都不太會有什麼感覺
不可能是那種顆粒狀

Driver還有一個不合邏輯的地方
如果Driver內層是比較細的鋼絲網,那外層再弄一層像KONE一樣的金屬濾網做什麼?
濾網哪有內細外粗的道理
細粉連內層都過不了,還需要外層?
我就直說了,我懷疑這只是Driver用兩層網做包裝,讓產品看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手法而已
實際上有作用的只有內層的鋼絲網
但是只做內層,會給人與一般便宜的金屬濾網沒兩樣的感覺,所以才包裝成雙層
同時也比較容易固定內層的鋼絲網

如果反過來,鋼絲網是比較粗的,外層金屬網才是比較細的,這樣才是合理的
但是除非他的外層金屬網目比KONE還要細,不然不會有比KONE更好的效果

細粉的量,因為使用的豆子或烘焙度不同,也會有差異的
要看Driver有沒有細粉很簡單
跟KONE拿來做比較,用同一支豆子,同樣的磨豆機,同樣的刻度沖一杯
沖完後靜置幾分鐘,看杯底就知道了
剛沖好時細粉都是懸浮的,看不出什麼東西

是的,我的重點在於廠商"不老實",就像胖達人當初不要標榜"無添加"就不會被海幹了,就算不是"無添加"也一樣會賣的很好,不介意的消費者也很多,不願意老實地做生意就得面臨承擔詐欺的法律責任,損傷了品牌形象與價值。

個人認為雙層的結構,外層的不鏽鋼網有兩個作用,一是支撐內層較不易變形,二是導流,就像是濾杯裝了濾紙時,杯內側的肋可以將濾紙外側滲透的咖啡液往下方導,對於側向的導出流速有一點點幫助。

附帶一提,Kinto Carat金屬濾杯外層的玻璃杯也是有助於側向導出,可以讓咖啡液往下方導,但是它在玻璃杯底部可以緩衝滴漏的速度,有助於悶蒸以及減緩過濾的流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