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yricky wrote:想要拿 萬元以內的全自動咖啡機 樓主問的是「萬元左右的設備」而不是「萬元以內的全自動咖啡機」。萬元以內的全自動咖啡機,膠囊不算的話,應該沒有可以出拿鐵的。萬元左右的設備,從各樓的發言,要出還可以的拿鐵(先不要跟啥比),有機會。磨豆機也未必要花到一萬,雙軸承手磨一堆兩三千的,出粉品質不會比900n差,只是沒效率。
我覺得這樣比真的不太對1. 大家的喜好本來不一致, 如果樓主喜歡星巴克的味道 (我小時候只有伯朗可以喝, 2000年第一次到溫哥華點了星巴克, 那份感動到現在還留在我內心深處), 這幾年喝過的咖啡沒兩百也有一百五十間了, 連自己都有專業的咖啡機 F83e+faema e91我個人也可以倒著背所有星巴克的壞處但我還是星巴克的味道最習慣 (但卻不最好喝)對我來講星巴克有點像“comfort drink”了2. 如果你不喜歡星巴克的味道, 老實講因該雀巢膠囊咖啡就可以輕輕鬆鬆打敗星巴克
小弟 提供一下 自己的經驗與想法 予大家用不同的方向來思考與比較。小弟第一次使用半自動咖啡機 就是 EES200 改機用無底手把,磨豆機適用楊家將牌的,在學習過程中 是真的可以達到不錯的 萃取咖啡液,也可以 打奶泡來拉花。 當時....... 覺得自己煮咖啡的功力是 已經有一個程度了。 也會去買 新鮮烘焙的咖啡豆來煮咖啡。但是 ...... 小弟還是不敢說要去打趴 那一家的咖啡,心中還是有一些疑慮的, 換了好的咖啡豆,真的就可以 變成好喝的咖啡了嗎 ?我的疑慮是...... EES200 畢竟是使用加熱塊,溫度的控制 真的是到達了真正的適合的溫度了嗎 ? 暖機夠了嗎 ? 還是過熱了呢 ?萃取的壓力有正確嗎? 壓力有穩定嗎 ?為什麼買了昂貴的高級咖啡豆,萃取的外觀看起來很好,為什麼 口感的常常不穩 ? EES 200 這一類的半自動咖啡機 並沒有顯示溫度,機器是如何的控制其溫度 與穩定度呢 ? 是不是 真的換了高級咖啡豆,在不確定的溫度控制的機器,真的就可以馬上變好嗎 ?後來.....花了一些錢 從義大利購買了 熱交換機,發現 煮咖啡及打奶泡的方式,都要重新適應。 同樣的豆子 再來與 EES220 比較,口感真的完全不一樣。 品質差距馬上拉出一大截。萬元以內的咖啡機,通常都不是使用 鍋爐的方式來加溫,甚至連 溫度的偵測與控制也沒有,更別提說要用 PID了。 其萃取咖啡的溫度、壓力與穩定,真的 很難去跟 營業用的機器來做相比較。膠囊咖啡 就更不用說了,其標準更是下降了一級,膠囊咖啡 就是更方便、更簡單、成本更低。 不說其 咖啡機的溫度控制,與壓力控制。 咖啡豆的來源也就跟 廠豆的來源一樣,而且.......膠囊咖啡每一杯的咖啡粉 實際的量、與萃取咖啡液的量。 真的沒有很講究。 方便咖啡,真的不要想太多。
pickyricky wrote:小弟 提供一下 自...(恕刪) 咖啡機的溫度與壓力(非指變壓),我認為影響的程度是細微的(有鍋爐與PID的機器,一個震動pump,一個迴轉pump 有很多人都說其實喝不太出來,或者差距沒有想像中大)處理的好,它能讓味道或口感變的細緻,每一杯的品質穩定一致,但不能使味道出現巨大的變化換了熱交換機,跟EES200做出來的咖啡會有很大差別,關鍵在粉量,粗細度,預浸,萃取量51mm的濾杯,你只要裝到15g粉,就相當於58mm濾杯裝到20g粉的厚度了基本粗細度就要等同58mm用20g的粗細度,這還沒算上濾杯的開孔面積比例再加上沒有預浸,可能就還要磨更粗一點那等於是58mm可能裝到22g粉的粗細度了,通常裝這麼多粉結果都不會太好沒有預浸,萃取時也容易有通道,如果不是嚴重到會噴,就可能忽略了沒注意到還有很多人誤以為espresso就是要萃取single 30ml或double 60ml小濾杯粉量少萃取60ml,大濾杯粉量多也萃取60ml,味道自然不會相同咖啡機升級了,磨豆機應該也換了,這就不提了應該是用同一台磨豆機做的對比吧illy膠囊機就是簡單的震動pump,簡單的溫控,但是味道卻很棒因為它粉量是7g,膠囊直徑設計把粉餅厚度也控制到剛好,大約在58mm的17~18g出水流速有限制,有預浸,每一杯的萃取量也很固定,也就是粉水比都控制得很好我用illy膠囊機,自填膠囊,店家自烘豆,也一樣很好喝
yechain2000 wrote:粉多一點比較不會過萃...(恕刪) 粉太粗萃取的效果就不好,所以triple濾杯很少人用粉餅厚在萃取時的缺點,我想可能跟擴散作用也有關上層粉餅接觸到的是水,下層粉餅接觸到的是萃取過上層咖啡粉的咖啡液通道,國外有人說粉餅越厚越容易產生通道我不知道理論基礎是什麼,也不這麼認為上面提到關於通道的部份,我只是要說沒有預浸又一下子就讓萃取壓力上升太快,容易產生通道而通道並不是一定會噴水像有的孔不出咖啡,或者出咖啡有時間差,或出現底面顏色分佈不均勻,都是有通道通道是味道很大的殺手
膠囊咖啡機的構造跟家用半自動機可以說根本一樣差別在於沖煮頭膠囊咖啡機的膠囊可以視為沖煮頭(分水網)濾杯的結合Illy這方面就設計不錯一般認為膠囊咖啡不好喝除了咖啡問題像雀巢DG買義大利廠的DG膠囊就比雀巢原廠好喝多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流速普遍過快造成咖啡味道不佳這也是我說illy 膠囊設計的不錯考量注水和出水使流速不至於過快像子母鍋爐溫度也不穩定這種沒有PID的要煮的好不花錢改機就是靠經驗放水
Vat豪 wrote:萬元的我不敢說.....(恕刪) 星巴克拿鐵的等級???摩卡壺+匿名2手搖磨豆+新鮮咖啡豆五千塊預算隨便都屌打星巴克好嗎?各樓大大根本是在把開版大推到更深的洞吧!!但設備一次到位絕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