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Espresso的甜味 (原錯誤表達為高程度回甘的滋味)

前言:
之前看到魚大版面 – 預約開箱 Lelit Bianca PL162T,裡面分享到Espresso調整過程有整體平衡與很酸的分享,就在那裏請教了酸與回甘的問題。由於無法一次就完成相關內容的請教,卻感於那些問題會造成偏離主題,就想到移來這裡新弄個主題,請資深前輩多多分享,也把前輩相關已經回覆的內容拷貝過來這裡

主題:
我住高雄,最近常找機會去不同的coffee shop喝espresso, 有不同新舊的雙口Nuova Simonelli、單口SYNESSO與我不熟的拉霸機 (Louisa咖啡),磨豆機有 MAZZER SJ/MAJOR, Fiorenzato F71KE, Votoria Arduino.

大致上喝起來都一面倒的偏酸,去的這幾家店應該很少人點 espresso (或說一般咖啡店被點espresso的機率本來就低), 所以有二家點的時候先問喝過嗎?會比較酸喔!而煮的時候操作人員都會先煮一杯自己喝一下,再正式煮給我。全面很酸這是豆子的問題,還是水準的問題?我自認很能喝很酸的咖啡。我覺得我自己煮的跟他們比較起來,不會很差。最近嘗試的幾家真的沒有一家讓我有驚豔的感覺!怎麼都是一面倒的酸!我坐靠近吧檯,幾乎看著他們一直出拿鐵,除了我點的以外,沒有任何一杯 espresso.

改天找機會上台北,要到哪一家去朝聖?來校正一下自己的味覺!

*** Daniel WYS
2018-09-19

推薦去漁大家朝聖.....亂入來鬧的

上次在東門捷運站附近的"莉園商行"品嘗過一次ESPRESSO,很驚豔,

回來以後一直在揣摩老闆的萃取手法,學習看看能否沖煮出類似水準的SOE。

不過這家專賣90+咖啡,價位不便宜就是。

*** bakafish
2018-09-19

還滿奇怪的
通常店家不是都會有烘較深用來做拿鐵卡布的義式豆
與做手沖用的中淺焙單品豆嗎
怎麼您去的店家好像都是用中淺焙豆在出義式

一般有出espresso的店家都不太會用淺焙豆才對,除非就是主打淺焙或者SOE
因為淺焙豆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很難提高萃取率,所以一般的咖啡機做出來都會偏酸
espresso濃度高,味道會有放大的效果,就會覺得更酸

另外,喝的方法也有關係
直接大口喝,接觸到喉嚨時,會在喉頭形成一股死酸,像胃酸倒溢到喉嚨時一樣的刺激
有點像吃辣一樣,直接碰到喉嚨,即使微辣有時也會被辣得一直咳嗽
從舌尖慢慢滑進去就比較不會那麼刺激

espresso還要考慮到body的厚度
所以做SOE與做手沖的單品豆,即使一樣是淺焙,烘法不會一樣的
像我這樣隨便把手沖用的豆子拿來做espresso其實是亂搞
不過也沒辦法,市面上SOE的選擇不多啊,所以我都會拿來試試看

沒有變壓的機器,要改善過酸的問題,大概可以有兩種做法
一是稍微磨細一點,把萃取時間拉長一點
二是稍微磨粗一點,萃取時間相同,萃取多一點
各有優缺點
不然就是要有一台很特別的磨豆機,例如早期的EK43

當自己的設備與相關知識到了某個程度,去外面店家喝就很難再感到驚豔了,這很正常
店家將本求利,一般價位的豆子做出來最多就是那個程度,就算用100萬的設備也不會飛天
用高價位的豆子就比較有可能讓人驚豔
因為店家經驗值比我們高很多
我們怎麼可能捨得拿一包高價豆像半磅300的豆子一樣試煮十幾杯
不滿意就倒掉,一個小時倒空一包

值得推薦的店家嘛,這要問專業的chrono大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5524181&p=4#69466265

話說聞山的沃卡日曬耶加沒了
我想放個「吶喊」的圖啊
這支我上週拿來做拿鐵,獨特的香氣加奶也挺好喝的
不過放到今天,那個香氣消失,煮不出來了

*** 我後續的留言
2018-09-20

不好意思,再佔用版面一下:

感謝魚大抽空回覆

有一家應該是標準的義式配方豆,一家是類似耶加雪夫豆,LOUISA應該也是配方豆(espresso用拉霸機煮),昨天那家是配方豆半磅800元但買一送一。

其中前兩家點的時候就問喝過espresso嗎?會比較酸喔!

我豆子還經歷不多,目前自己煮就小豆老師義#1 (相對#2, #3印象模糊了),與拉花老師介紹一家老店的黃金曼特寧,這二種可能條件調得比較好,覺得成功率較高,不太輸給最近外面喝的。但總覺得與10多年前在好友音響店裡喝的那種回甘程度還有所落差,不知道是否10多年前的印象已經模糊與偏了!期待找機會上台北去校正一下口味。

昨天那家的咖啡師跟他聊天投緣吧,就拿出半磅1500的哥斯大黎加卡內特音樂家系列的巴哈,用KNG手沖,小杯品嘗分享,喝到紅酒香與果汁感卻完全沒苦味(或說咖啡味)的一小杯,感覺有點淡,算喝到有史以來最不像咖啡的咖啡了,咖啡師說粉水比1:11 (他們都固定這樣),不知這樣的咖啡算很正常嗎?這下被KNG磨豆機毒到,且真的想要重頭來學手沖了。


*** bakafish
2018-09-20


mojo coffee的mojoblend是中深烘焙,也是滿容易煮的

10多年前跟現在的咖啡,可能會有比較大的不同
重點是不知道當時是用什麼豆子
會是義大利廠豆嗎?


Davidkswang wrote:
咖啡師說粉水比1:11 (他們都固定這樣),不知這樣的咖啡算很正常嗎?


好喝就正常
真要說的話,1:11就算是計算下壺量也是偏少
再加上您說的果汁感與有點淡,萃取率應該是偏低
店家應該是想表現豆子的前段風味
之前01介紹的森高砂咖啡也是表現前段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4832727


*** 我後續的留言
2018-09-20

抱歉再占用版面,也許需要開另一樓來請教回甘問題了!

10多年前在朋友音響店喝的espresso是用illy罐裝豆子,那時候我朋友測試過程一直失敗,倒掉不少。後來就訂購大桶一桶,好像裡面是半磅小罐的非常多罐。銷售的進口商以為我朋友是咖啡店

我朋友是銷售高檔音響,店面在福華飯店附近。因為跟客戶捧場一套義式咖啡機與魔豆機,就掉進去深淵了(其實是他凡事都很認真,要達到一定的程度)。他用illy豆不斷嘗試,聽他說分析前段、中段、末段,然後最後SOP是固定捨去部分萃取,但忘了是前段還是末段。那時聽他說磨豆機很重要,約15年前磨豆機就花大約優惠價3萬元,印象中有分量器。

當時對回甘印象非常深刻,至今同樣印象只有10年前,在一家高雄法式餐廳的餐後甜點附餐所點用的espresso. 除此兩杯外就沒那種異常回甘的印象了,現在實在懷疑印象有誤,有點需要味覺校正了
Davidkswang wrote:
尋求Espresso 高程度回甘


回甘指的是苦盡甘來,是事後。

現代咖啡,應該很多人追求的是飲用過程當下的甜。即使是espresso, 淺的可能做到類似樓主喝到(的手沖),不像咖啡像果汁的東西(其實比較像水果糖漿),深的就堅果或可可巧克力的甜。喝的當下是甜的,討論回不回甘多少就怪怪的。

20年前沒有自家烘焙這回事,不少玩espresso的從illy入手。想回味,illy至少是現在更容易入手的。和多數發燒友器材花費比起來,豆子便宜的不像話。

外面店家的espresso水準如何是一回事。自家做,不同人有不同目的,至少有一類人希望做出店家做不出的味道。

如果對咖啡有更多的想望,除了腦海對調整有一個清楚的座標,弄台濃度計可以讓事情更有效率。同一支豆子,萃取率從19%到24%間隔1%做一杯,很快就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要往哪裡去?
we543543 wrote:
回甘指的是苦盡甘來...(恕刪)


感謝前輩的分享

從前輩回文內容才發現我整個表達用語都錯誤了

我的問題應該是喝當下的甜味,所以是否可以先用 illy 豆子自己嘗試看看?

主題也需要正名一下為:尋求Espresso的甜味 (原錯誤表達為高程度回甘的滋味)


我有一個老學長為了追尋記憶中茶的味道,這十幾年來足跡遍布南北各大大小小茶葉展,甚至瘋狂到去競標特等獎的冠軍茶,到現在他自己都不敢去算為了追尋記憶中茶的味道總共花了多少冤枉錢!!

他自嘲為追夢人,要追回記憶中茶的味道,大概只有在夢中才能回味,所以這二年他也看淡了,喝的順口就滿足了。

記憶是不可靠的,記憶中的味道也是無法複製的,所以建議您忘掉十幾年前喝到的ESPRESSO的風味吧,當下喝得順口,喝得滿意才重要!!

illy、Lavazza、Costadoro、金杯、鹿角、Varesina...等知名進口品牌

國內新鮮的義式配方豆、高檔一點的藝伎SOE

太多太多可以嘗試了

祝您早日尋求到滿意的Espresso的甜味
最簡明的調整方法,有字幕。版權屬於Barista Hustle.



不需要濃度計,平衡點還是要靠人去判斷,儀器幫不上忙。


Daniel WYS wrote:
我有一個老學長為了...(恕刪)


Daniel說得實在!

坦白講要追尋記憶中任何當時很滿足的事物,下場是失望的機率非常高,時空變化下很多條件的全部配合根本上就很難了。所以我應該只是好奇地追尋記憶中與目前現實中的差異狀況。

會找時間先試試illy的豆子,如果有不錯的經驗再來分享。

we543543 wrote:
最簡明的調整方法,...(恕刪)


這個影片與相關的論述在國外的論壇都有看過,但到目前為止實在沒有那份熱情與勤勞度去照著做。主要是認為這正規方法是一回事,但對一位業餘愛好者而已,有多少能耐(設備水準、技術)真能做出那樣的解析度來供判斷。


加甜菜糖一匙進去杯子裡, 攪拌三秒, 然後一口喝下....

Davidkswang wrote:
這個影片與相關的論...(恕刪)


這已經是最簡單的調整法。

再簡化一點講,固定豆重與咖啡液重(水粉比),只是調粉粗細而已,然後用喝的,在酸與苦兩端逐漸去迫近個別豆子的甜蜜點。

Davidkswang wrote:
前言:之前看到魚大...(恕刪)


我覺得 換一個角度思考
看你是不是還要 "繼續萃取"
如果後段還有你要的東西 不妨就在萃取看看
找出你自己喜歡的味道

想繼續萃取多一點
不外乎增加水量(拉高水粉比) / 時間拉長 / 或是磨細
前者可能影響到口感 後兩者要注意細粉量


每一個咖啡師 或是業者
都有他喜歡的味道 想分享給他的客群朋友的味道
但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客群 (都喜歡他咖啡的味道)

就像有些店家喜歡前段 也有店家重視平衡感
當然也有追求深烘焙的店家

即使是Tim Wendelboe這般神人的豆子 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
(友店的友店表示 : 他煮的真酸~ )

今天剛買的 Ethiopia Sidamo Hunkute.w
Tim的豆子真的超淺




甜感 我覺得是在淺中-中附近比較明顯
這種烘焙度的豆子 保留的甜度也高很多

烘到中以下 慢慢的甜感就會變成甘味
苦甘苦甘的感覺
(糖類減少 焦糖化比例增加 感覺苦味開始蓋過甜香物質的味道)


當然 這只是我小小路人丙的感覺
一百個咖啡師 說不定就有一百種想法
老話
找到自己喜歡風味的咖啡調性 這樣就好了




話說我只是路過來找人閒聊 怎麼默默的也中槍了

在這邊被稱大都很危險 常常被攻擊到不要不要的
砸魚大 換你了~
Davidkswang wrote:
值得推薦的店家嘛,這要問專業的chrono大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