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超商咖啡和連鎖咖啡熱賣就可以知道會細細品味咖啡的人始終是微不足道的少數一般消費者就算有心要踏入精品咖啡的領域一窺究竟許多人也會因為包裝上寫的五花八門的風味,自己卻喝不出任何一種而感到挫折特殊處理法,甚至是加料,則能讓消費者很直接的感受到上面寫的味道因此迅速擴大市場早就在許多人預期中也許對我們這些微不足道的少數人來說,那不像在喝咖啡但是市場上的大多數消費者要的是飲品,是調和出來的飲料口味就像手搖飲一樣,五花八門,而不是單單只有茶或果汁我喝咖啡10多年不算短了也是只喜歡傳統的日曬和水洗至今也喝不出絕大多數豆袋上寫的風味只會描述花香類,水果類,核果類反正業界那套類比法不適合我,我也不在乎喝咖啡就喝咖啡,又不是要當從業人員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知道自己在喝什麼,喜歡什麼,就夠了
bakafish wrote:從超商咖啡和連鎖咖啡...(恕刪) 這幾年一堆奇怪的處理法出現說真的每次去買咖啡時聞到那種帶酒香的乾香味道就覺得我只想要最簡單傳統的伊索比亞風味似乎都不容易這些年盧安達似乎也從單品消失了看到不少烘焙師也在抱怨除了單品愈來愈貴一般的水洗/日晒豆也正在減少取而代之的現在都是高價的厭氧處理以前的90+的風味現在都用加料來製造
Mr ciprino wrote:看到不少烘焙師也在抱怨除了單品愈來愈貴一般的水洗/日晒豆也正在減少取而代之的現在都是高價的厭氧處理 我才開始烘豆沒幾年一開始還滿開心的,500g生豆200多就能買到不錯的但最近生豆真的越來越難買家庭少用量的買家本來就只能找分裝的小生豆商購買能挑的品項就不多最近價格變貴,品質還一直下滑我以為是生豆商不老實,混充低價豆或過季豆所以一直更換生豆商,卻是一直踩雷好懷念那段翡翠莊園藍標geisha便宜賣的日子
因為特殊處理的咖啡豆的香氣才能讓消費者直接感受到,並且也能降低咖啡師泡咖啡的門檻。以前我也是不懂得喝咖啡的人,後來只喝單品咖啡一年後,才能品味出哪種咖啡豆的品質比較好,咖啡師的功力為何等等~但一般消費者買咖啡只是為了提神,或是給自己一個心靈的慰藉,根本不管咖啡的好壞~
以前要喝到好咖啡要有機緣&願意踏出那一步現在容易許多,第一次喝到純粹咖啡是在惠蓀林場Syphon咖啡,原來什麼都不加就好喝現在花點錢到處有名店可以探,不花錢每年的咖啡展也可以品嚐喝咖啡比喝茶較便宜,花樣也較多,重點是不用殺蟲去搶那1芯2葉個人假日兼營,店在7-11對面,99%衝著主要商品來的,會點咖啡要嘛有錢要嘛有概念的有錢的什麼高貴的沒嘗過,有概念的心中也帶把尺,由衷的讚美就是肯定,沒燈光美氣氛佳,也沒靠咖啡賺錢,賣著賣著多流通可以練手,更可以多品項買來試試
Mr ciprino wrote:正常水洗或日曬的單品愈來愈少 正常水洗或日曬還很多,應該挺容易找的,只是搞花樣的也越來越多。之前(也挺久了)喝過一支中南半島酒桶處理的,酒味拿掉,那支咖啡應該就什麼也沒有了。基底好的豆子不需要這麼搞。這兩年豆子歉收,群魔亂舞應該還會持續一陣子。不過,至少目前還是一個多付點錢還買得到真貨的年代。
Mr ciprino wrote:這兩年發現常買的咖啡...(恕刪) 我猜應該是這種特殊處理過的豆子可以有比較高的銷售(附加)價格市場也對這種特殊處理呈現出更明顯風味的豆子需求更大傳統的水洗或日曬豆產生的風味經過烘烤與沖煮技術、器材的精細萃取已經發展到各店家都將要趨近一致的狀態下分眾追求各自的獨特風格或風味成為市場自然的轉變特殊處理法呈現出的差異化風味成為顯學但~~過頭的風味"添加"可能反而失去"咖啡"原本的質地當咖啡不像咖啡的時候反璞歸真的風格又會回來了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見山總是山見水早晚還得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