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休旅車CUV的出現已經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可以說是愈走愈火熱的勢頭,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平價還是豪華品牌,幾乎每一個車廠都有其相對應的CUV車型,更有甚者的某些車廠,旗下的CUV還不只一部。對於車廠來說,基本上擁有了跨界加上SUV,應該就等於掌握了勝利的方程式(銷量密碼?)。
但是有一個狀況相當有趣,也就是進口品牌的CUV,其實定價並不便宜,尤其是本次到場的平價進口品牌,每一款車型的入門售價都超過80萬元的關卡(主力車型售價基本都超過90萬元),基本上已經和國產中型SUV的售價重疊,因此吸引到的消費者應該屬於不同的客群,相較於著重大空間、高C/P值的群體,喜歡CUV的消費者應該會更在意個性、駕馭這些更為主觀層面,抑或是現實有著停車條件的限制等等,所以本次到場的CUV到底開起來怎麼樣,就是本次集評想要針對探討的重點,當然文章還是會針對配備、空間這些相對客觀的部分進行比較,就讓我們開始吧!
試駕影片請用力點下去↓↓↓↓↓↓↓↓↓↓↓↓↓↓↓↓↓↓↓
Part 1.車輛基本介紹
- Vitara Hybrid S
- Vitara Hybrid S
於2014年推出的本世代Vitara,算是全球車市CUV的先驅者之一,外觀造型雖然較偏向傳統SUV方方正正的樣貌,但是尺碼縮小至4170 x 1775 x 1595mm,軸距2500mm,在當時來說仍然特別前衛,我們也很難想像可在如此嬌小的車格之上,看到休旅車的身影,同時還有越野的能耐,所以一推出自然也造成轟動,相當受到消費者歡迎。
上述其實有說到,本次Vitara Hybrid小改款最大的重點就在於加入了48V輕油電的系統,引擎維持1.4升渦輪增壓的配置,強化本車在油耗上的表現,用以符合CAFE的標準,至於本車開起來是否會和當初一樣讓大家驚豔,就讓我們拭目以待。Vitara Hybrid小改後同樣維持S、S Allgrip兩種車型,唯一的差別就在於前驅和四驅的配置,售價分別為94、104萬元起,本次到場的則為前驅版本。
- Kona N-Line
- Kona N-Line
至於其餘小改款的重點,則是在於把分離式頭燈的輪廓變得更加圓潤,車尾分離式導光尾燈則和車頭前後呼應。內裝部分也同樣精采,Kona N-Line標配了大量N-Line專屬的套件,包括運動化三輻式方向盤,下面刻有N Brand徽飾,更用上了紅色車縫線強化性能風味,連帶專屬跑車化座椅、排檔頭也有紅色車縫線的元素進駐,運動跑格可以說是全場最強。
動力系統Kona全車系都採用原廠N性能部門專屬調校的1.6升渦輪增壓引擎,198匹/27公斤米的動力輸出為全場最大,七速DCT雙離合器變速箱更是全新的第二代產物,讓人非常期待它的駕馭感受。小改款Kona目前共有勁化、N-Line兩種等級,建議售價為95.9、101.9萬元。
- CX-30 20S Signature
- CX-30 20S Signature
新年式的CX-30如願補上眾多車迷敲碗許久的CTS全速域車道維持系統,車型名稱也取消過去的中文命名方式,改為與原廠接軌的英文型號,而本次集評的選手則是車系旗鑑的20S Signature,看起來相當高大上,售價自然也不容小覷來到了110.8萬元的全場最高的水準。
有趣的是CX-30全車系共有六個等級,入門車型的售價也是最平易近人的82.8萬元,是個最貴最便宜都通吃的節奏,其餘車型售價分別為20S 89.9、20S Carbon Edition 98.8、20S Proactive Touring 103.8、20S Premium 109.3萬元。CX-30的車身尺碼與軸距都相當大,來到了4395 x 1795 x 1540mm,軸距則是有著2655mm的表現,空間應該相當值得期待。如果要說CX-30的優勢,應該還是在於超越同級的內裝質感,無論是整體的架構布局,抑或是用料鋪陳,都可以看出Mazda所強調的日本匠人精神,也是同級對手中少有的高質感表現。
- Kamiq豪華菁英版TSI
- Kamiq豪華菁英版TSI
Kamiq在外觀上的設計也是保有傳統SUV較為方正的設計,車頂的線條沒有刻意收折,搭配高聳的腰線勾勒,還是可以在小小的身形中塑造出相當大器的視覺效果。內裝方面同樣可以看出Kamiq強烈的家族化特色,8吋Bolero中控多媒體娛樂系統,使用上相當直覺,功能也非常強大。
目前Kamiq提供了1.0 TSI、1.5 TSI兩種動力規格,三種車型編成,輸出分別為115匹/20.4公斤米、150匹/25.5公斤米,都搭載了七速DSG雙離合器變速箱,而到場的則是車系旗鑑的豪華菁英版TSI(1.5升),建議售價為100.9萬元,其餘兩款1.0 TSI車型售價分別為87.9、93.9萬元。Kamiq另一個讓人期待的地方,便是Skoda一直以來的優異空間表現,魔術大空間的造車工藝讓人好奇這部車在車內空間會不會再度讓人跌破眼鏡。
車型 | Suzuki Vitara Hybrid S | Hyundai Kona N-Line | Mazda CX-30 20S Signature | Skoda Kamiq豪華菁英版TSI |
引擎型式 | 1.4升四缸渦輪 | 1.6升四缸渦輪 | 2.0升四缸汽油 | 1.5升四缸渦輪 |
最大輸出(hp/kgm) | 129.2/23.9 | 198/27 | 165/21.7 | 150/25.5 |
變速箱 | 六速手自排 | 七速自手排 | 六速手自排 | 七速手自排 |
驅動方式 | 前驅 | 前驅 | 前驅 | 前驅 |
懸吊結構 | 前麥花臣/ 後拖曳臂 |
前麥花臣/ 後扭力樑 |
前麥花臣/ 後扭力樑 |
前麥花臣/ 後扭力樑 |
輪胎尺寸 | 215/55 R17 | 235/45 R18 | 215/55 R18 | 205/55 R17 |
車長(mm) | 4170 | 4215 | 4395 | 4241 |
車寬(mm) | 1775 | 1800 | 1795 | 1793 |
車高(mm) | 1595 | 1570 | 1540 | 1553 |
軸距(mm) | 2500 | 2600 | 2655 | 2651 |
車重(kg) | 1215 | 1388 | 1408 | 1277 |
平均油耗(km/L) | 19.3 | 17.9 | 15 | 16.9 |
建議售價(萬元) | 94 | 101.9 | 110.8 | 100.9 |
Part 2.內裝配備比較

由於各家車廠試乘車的等級各不相同,所以在進行內裝配備比較實我們還是以頂規的車型進行較量,如此一來也較為公平。如此一來其實可以看出這四部車所屬的價格區間,售價最低的Vitara都已經高達94萬元了,更別提CX-30的110萬元,這樣的售價確實都可以買到CR-V、RAV4等正統中型SUV車款,那我們究竟可以從這些相對昂貴的CUV中獲得怎樣的配備與享受,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Vitara Hybrid內裝-1
- Vitara Hybrid內裝-2
- Vitara Hybrid內裝-3
- Vitara Hybrid內裝-4
- Vitara Hybrid內裝-5
- Vitara Hybrid內裝-6
車艙部分Vitara Hybrid維持小改款前的樣貌,相對簡約與老派的設計,確實可以看出本車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該請吃消夜的歲數。不過老矇老,但實際使用上Vitara Hybrid並不會讓筆者感到不悅,各種介面的位置都相當就手,使用起來完全無需適應,也是中老年人特有的中庸圓融吧!方向盤部份三幅式的造型也沒有更動,上方的快捷按鍵排列也遵循小改前的配置,使用上沒有太多問題,但質感確實就有加強的空間了。
既然提到了按鍵,Vitara在之前年式更動時就有補足全速域ACC(傳統手煞車也可以全速域,車輛靜止後螢幕會有提示畫面,需要自行踩下煞車,前方車移動後輕點油門或是按下reset就可以重新跟車),小改後自然也不會缺席,另外也有車道偏移警示、前後雷達等,但也僅只於此了。目前大家最喜愛的車道置中功能看來是不會出現在現行世代上頭,和另外兩位對手相比落差較大。
- Kona內裝-1
- Kona內裝-2
- Kona內裝-3
- Kona內裝-4
- Kona內裝-5
- Kona內裝-6
- Kona內裝-7
配備方面也不遑多讓,N銘牌的三幅運動方向盤造型還算好看,握感卻是相當優異,位於前方的10.25吋數位儀表更是顯現南陽的誠意,雖然邊框確實太大,但有總比沒有好嘛,而且還支援了三種模式切換,車內的各項細節調整也都在此處進行,少數的缺憾就是少了中文化。
除了數位儀表之外,本車還標配了HUD抬頭顯示器,此項配備也是筆者極度推薦的項目,屬於用過肯定回不去的配備。娛樂系統方面,Kona標配8吋懸浮觸控螢幕,可以支援無線Carplay、Android Auto智慧手機連結功能,另外像是倒車顯影、QI無線充電都全部標配;小改款後的Kona也補足了ADAS系統,全速域ACC、LFA車道置中功能等雙手奉上,滿足Level 2半自動駕駛等級。
- CX-30內裝-1
- CX-30內裝-2
- CX-30內裝-3
- CX-30內裝-4
- CX-30內裝-5
- CX-30內裝-6
- CX-30內裝-7
本套中控系統另一個強大的地方,便在於整合性,全車的調整都在此處完成,比起觸控更多了盲控的選擇,算是本次筆者最喜歡的中控系統。方向盤同樣是採用三幅式的配置,雙材質的按鍵也是質感的體現,新年式則是將原先僅能在55km/h以下作動的CTS改為全速域,搭配ACC成就了Level 2半自動駕駛等級,也終於少了一項被消費者口誅筆伐的軟肋。相較於全數位儀表板,CX-30還是沿用了招牌的半套設定,轉速表、油表、水溫表等都還是類比指針,僅有中央的時速表採用7吋數位顯示,也可以切換不同的模式,基本上資訊類絕對充足,就看各位是否真的非常介意全數位這幾個字。
- Kamiq內裝-1
- Kamiq內裝-2
- Kamiq內裝-3
- Kamiq內裝-4
- Kamiq內裝-5
- Kamiq內裝-6
- Kamiq內裝-7
中控系統部分採用了Borero多媒體娛樂主機,並搭配8吋觸控螢幕,操作使用的直覺度還是相當的高,同時強大的整合性也讓人喜愛,當然也會支援智慧手機連結的功能。至於本車其他的配備像是QI無線充電面板、雙區恆溫空調、電動尾門等都然都是直接標配。
Kamiq的方向盤搭載的是Skoda家族最新的飛梭滾輪式樣,操控的邏輯需要花點時間適應,但整體來說還是相當好用。最後看到本車的駕駛輔助系統,Kamiq全車系都標配了聰明Eye駕駛輔助科技,包含了AEB、全速域ACC等,但是少了車道置中的功能,僅有提供車道偏移輔助,在使用上需要特別注意,也是和Kona、CX-30略有差異的地方。
車型 | Vitara S | Kona N-Line | CX-30 20S Signature | Kamiq豪華菁英版TSI |
LED頭燈 | ● | ● | ● | ● |
光感應頭燈 | ● | ● | ● | ● |
|
|
─ | ─ | ─ |
雨滴感應雨刷 | ● | ● | ● | ● |
電動後視鏡 | ● | ● | ● | ● |
電動天窗 | ─ | ─ | ─ | ─ |
電動尾門 | ─ | ─ | ● | ● |
鋁圈尺寸 | 17吋 | 18吋 | 18吋 | 17吋 |
Keyless系統 | ● | ● | ● | ● |
恆溫空調 | 單區 | 單區 | 2區 | 2區 |
後座出風口 | ─ | ─ | ● | ● |
儀表板型式 | 傳統指針 | 10.25吋數位 | 指針+7吋數位 | 傳統指針 |
HUD抬頭顯示器 | ─ | ● | ● | ─ |
駕駛座電動座椅 | ─ | ● | ● | ─ |
副駕駛電動座椅 | ─ | ─ | ─ | ─ |
中控螢幕尺寸 | 7吋 | 8吋 | 8.8吋 | 8吋 |
座椅通風加熱 | ─ | ─ | ─ | 加熱 |
品牌音響 | ─ | ─ | BOSE | ─ |
原廠衛星導航 | ─ | ─ | ─ | ─ |
Carplay/Android auto | ● | ● | ● | ● |
無線充電面板 | ─ | ● | ─ | ● |
倒車顯影 | ─ | ● | ● | ● |
360度環景 | ─ | ─ | ● | ─ |
12V | 2 | 1 | 1 | 1 |
USB數量 | 1 | 3 | 2 | 4 |
氣囊數 | 7 | 6 | 7 | 9 |
Level 2半自動駕駛 | ─ | ● | ● |
|
Part 3.空間舒適體驗

會捨棄國產中型SUV買到進口CUV的消費者,相信空間都不是購車時的第一考量,夠用就好應該是最常聽到的話語,而這四部跨界休旅根據我們的實測,空間確實都是夠用,但夠用之中還是有著大小的差異,就讓我們來實際看看大家不同的長處。
- Vitara Hybrid前座
- Vitara Hybrid後座
- Vitara Hybrid行李廂-1
- Vitara Hybrid行李廂-2
- Vitara Hybrid行李廂-3
車內乘坐空間算是Vitara Hybrid的強項,行李廂自然也不會太掉漆,可以提供375公升的基本裝載容積,同時原廠也設計了可上下移動的雙層格板,讓使用的機能更多元;倘若將6/4分離後座椅背傾倒之後,容量可以進一步擴充至710公升的水準,平整性也是相當優異,對於4米2尺碼的CUV來說,表現已經非常出色,唯一可惜的應該就是沒有電動啟閉尾門了吧!
- Kona前座
- Kona後座
- Kona行李廂-1
- Kona行李廂-2
- Kona行李廂-3
行李廂的容積方面,在一般狀態下Kona可以提供374公升的裝載容積,和Vitara Hybrid僅有1公升的差距,現代同樣提供了上下層的隔板可以使用,也能確保後座椅打平後的平整性。同樣的Kona也沒有提供電動啟閉尾門,算是較為可惜之處。
- CX-30前座
- CX-30後座
- CX-30後座出風口
- CX-30行李廂-1
- CX-30行李廂-2
- CX-30行李廂-3
後座部分則是和前座有著天壤之別,最長的車長與軸距都沒有放到後座空間使用,因此後座腿部空間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出色,甚至和Kona處於相同的等級(實際丈量結果),都僅止於堪用而已。雖說空間較為侷促一些,但CX-30的坐椅本身還是相當優異,椅面與椅背都有內凹的處理,即便是後座也可有著舒適的坐姿,同時本車還具備了後座獨立出風口,加上門板上高級的包覆處理,質感確實是CX-30最為突出的地方。
至於CX-30的車長與軸距到底去了哪裡,答案就在於行李廂內部,在標準狀態下擁有422公升的裝載容積,是同場的行李廂空間王,6/4分離後座椅打平後則是可以激升到1424公升的表現,深度確實毋庸置疑,如果各位是行李多於乘客的使用者,CX-30或許非常適合,畢竟它還有著電動尾門,使用上的便利性與機能都相當不錯。
- Kamiq前座
- Kamiq後座
- Kamiq後座出風口
- Kamiq行李廂-1
- Kamiq行李廂-2
- Kamiq行李廂-3
- Kamiq行李廂-4
此外,後座的椅面也是屬於較為平坦的設計,整體的開闊感受更為強烈,但是由於中央底板的隆起相當明顯,實際乘坐三人還是稍微辛苦了一些。除了空間之外,Kamiq的後座機能也非常出色,不僅有著獨立的空調出風口可以使用,同時也提供了兩組USB充電孔讓後座乘客脫離石器時代,無愧於後座空間之王的稱號。
如果各位以為Kamiq會因為後座空間而犧牲了行李廂,那麼可就太傻太天真了,雖然無法和CX-30抗衡,但Kamiq在一般狀態下還是可以提供400公升的超大容積,這樣的成績也是全場坐二望一的表現。後座椅背傾倒後,Kamiq的容積可以來到1395公升,同樣是超乎水準的表現,加上標配電動尾門,機能同樣非常強悍。
車型 | Vitara | Kona | CX-30 | Kamiq |
第二排空間 | ||||
車內寬度 | 136 | 140 | 137 | 137 |
車內高度 | 92 | 90 | 93 | 92 |
座椅椅面長 | 50 | 49 | 44 | 48 |
座椅椅面寬 | 128 | 129 | 130 | 129 |
座椅椅背長 | 61 | 63 | 70 | 66 |
椅背到前座 | 79 | 72 | 72 | 81 |
行李廂空間 | ||||
深度(最深/最淺) | 152/77 | 154/71 | 161/80 | 147/70 |
寬度(最寬/最窄) | 142/102 | 122/102 | 118/100 | 141/101 |
高度(最高/最低) | 85/74 | 77/70 | 74 | 81/69 |
尾門離地高 | 187 | 186 | 183 | 193 |
開口離地高 | 70 | 68 | 72 | 70 |
ISO FIX | 2 | 2 | 2 | 2 |
|
375~710 | 374 | 422~1424 | 400~1395 |
Part 4.動力操控表現
相信除了空間與配備的超值與否之外,此類售價較高昂的CUV,大家應該更在意車輛開起來是否與自己的個性匹配,是熱血戰鬥,還是舒適愜意,抑或是翻山越嶺。
- Vitara Hybrid S
- Vitara Hybrid S引擎
- Vitara Hybrid S變速箱
- Vitara Hybrid S輪圈
就引擎部分來說,Vitara Hybrid維持既有的1.4升渦輪增壓引擎配置,但是動力輸出有所下修,從140匹最大馬力縮減至129.2匹,峰值扭力則為23.9公斤米,不過由於48V輕油電所搭載的馬達可以提供13.4匹/5.4公斤米的輸出功率,因此小改後的Vitara Hybrid整體動力其實並未衰退。更重要的是,在起步時可以提供輔助的電動馬達,成功消弭掉舊款Vitara渦輪遲滯較嚴重的問題,所以在市區代步走走停停的路況下,Vitara Hybrid可以帶來相當輕快的加速表現,讓駕駛者開起來更為輕鬆,乘客也能夠享有更為舒適的乘車體驗。
如果要說全油門加速,由於渦輪增壓的特性,Vitara Hybrid還是會有些許渦輪遲滯的現象產生,但當渦輪開啟之後,整體的推力仍然保有印象中的強勁有力,尤其在山路上坡時相當有感,輕鬆就能追上前車,不過整體少了小改前的毛躁,更多了幾分從容。
如果要說到操駕樂趣,在山路中劈彎或許就不是Vitara Hybrid的強項,畢竟相對正統SUV的車身架構,讓本車的駕駛重心偏高,因此在過彎時的側傾也較為明顯,同時避震器在同場選手當中也屬於較偏軟調的設定,所以更容易感受到車輛在彎道中的重心轉移。雖說避震器略為軟調一些,但Vitara Hybrid還是保有著相當中性的轉向手感,轉向基本上不會過於躁進,當然也稱不上精準犀利。如果要說Vitara Hybrid真正的主場,肯定不是在山路之上,而是在於山路旁的田野叢林,畢竟本車是同級距對手中,少數具有真正越野能力的車款,只不過前提是你要買到Allgrip四輪驅動車型就是了。
- Kona N-Line
- Kona N-Line引擎
- Kona N-Line變速箱
- Kona N-Line輪圈
小改款後的Kona動力系統維持1.6升渦輪引擎,不過輸出經過原廠N性能部門的重新調整,來到了198匹/6000轉最大馬力、27公斤米/1600~4500轉最大扭力,基本上已經快要越過200匹準性能鋼砲的門檻(當初的七代Golf GTI也只有220匹),自然也是本場的動力之王。除了引擎重新調校之外,Kona的七速雙離合器變速箱更是和小改前截然不同,換上了第二代的機型,不僅僅是軟體有著強大的升級,硬體也是全部打掉重練,因此換檔邏輯較以往更為聰明激進,同時耐受力也更強,才能繳出0~100km/h加速7.7秒的成績。
有一個方法可以很簡單的證明Kona N-Line的動力有多強悍,在全油門加速的狀態下,即便是一檔換二檔輪胎都會些微的打滑,同時伴隨著細小的扭力轉向,27公斤米扭力可不是開玩笑的。就體感來說,Kona加速的推力確實了得,唯一讓筆者稍有微詞的是一檔的保護機制較高,所以很難用更高的轉速彈射,起步加速的速度多少會受到影響,但是放到現實的狀態下,1600轉就能開啟的平原式扭力輸出,反而讓我們更能享受到飽滿的推力,無論是高速公路超車,抑或是山道上坡,對於Kona N-Line都是小菜一碟。
至於操控的表現,Kona N-Line同樣給筆者幾乎如同掀背車的感受,適中的坐姿不會有開SUV的錯覺,加上運動化的避震器,車輛在過彎時的側傾相當輕微,同時俐落的轉向手感,可以完全對應到精準的指向性,前軸並不會因為前驅設定而有太多負荷,反而是清晰的路感與人車溝通,可以讓我輕易地了解車輛狀態,進一步掌握車輛的極限在哪,可以說是可以和駕駛者一同成長的好玩具。最後要提到的是加大至320mm的前煞車碟盤,整車的制動力道確實不是另外三車可以比擬,當然我們就可以嘗試更晚、更大力地制動,當然這些都是大家要在注意行車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喔!
- CX-30 20S Signature
- CX-30 20S Signature引擎
- CX-30 20S Signature變速箱
- CX-30 20S Signature輪圈
雖說動力較為遜色,但這可不代表CX-30的動態表現差勁,反而此般傳統線性的動力表現,更能看出引擎與變速箱的搭配合宜,同時易掌握的油門踏板也讓本車開起來最為輕鬆無壓力,通勤代步更能體現出本車的舒適性。
提到舒適性,這也是筆者認為CX-30最大的優勢。如同內裝部分所強調的質感,CX-30的行車動態也是全場最具質感的一部。同樣都為日系車款,CX-30和Vitara Hybrid的行路品質都相當舒適,但是Vitara Hybrid的舒適更像是柔軟的沙發,而前者的舒適則是有著同級少有的高級調性,懸吊設定軟硬適中,Q韌中可以清楚感受到避震器本身具有足夠的支撐力道,足以消弭過彎時的多於晃動,即便有著側傾但不會過於劇烈,同時也能在彈簧沉下去的瞬間用係數適中的阻尼拉住車身,和緩且線性的回穩車身。
在具備支撐力的同時,CX-30的避震卻沒有Kona N-Line那般硬派彈跳,因此車身行駛中的碎震相當少,通過坑洞的彈跳感也相對輕柔,搭配極佳的車身隔音效果,質感就是上述的各項細節加總而來。如果說少年會喜愛Kona N-Line那種不顧他人的衝勁,那麼經過社會洗禮過的熟男,應該會更愛CX-30那種穩重成熟,讓小孩甜美入睡的能力。
- Kamiq 1.5 TSI
- Kamiq 1.5 TSI引擎
- Kamiq 1.5 TSI變速箱
- Kamiq 1.5 TSI輪圈
本次到場的是搭載1.5 TSI的頂規車型,150匹/25.5公斤米的輸出數據才足以和三位對手抗衡,而變速箱同樣是七速DSG雙離合器系統,搭配前輪驅動。如果說CX-30是舒適的極端,Kona是運動的極端,Vitara是輕快的極端,那麼Kamiq就像是這三部車相加後再除以三,用著全場最佳的均衡性,挑戰不同車款的設定。
倘若只看Kamiq的馬力,150匹的最大動力僅能排在第三,但是可以在2000~3500轉爆發的25.5公斤米最大扭力則是全場第二的表現,再加上DSG迅雷的換檔速度,讓本車在加速也有著足夠的推進力道,8.4秒就可以加速破百。簡單來說,Kamiq的加速擁有渦輪引擎的瞬間爆發力,同時變速箱快速的換檔則是讓這個加速力道可以向上延續,很好的將渦輪與線性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特性,轉化為合理的存在,雖然沒有Kona N-Line那般暴力,同時也沒有CX-30的綿密,但兩相綜合之後卻是一個極為舒適的動態反應。
底盤懸吊的表現也同樣如是,Kamiq的底盤就是標準歐系車的調性,扎實硬朗但卻不失該有的吸震能力,一般路況下路面的碎震感稍微多了一些,但還不至於到如同Kona的彈跳感;彎道中的側傾同樣也比起CX-30再少一些,有著更為穩健的回饋。在山路當中,Kamiq同樣可以讓人開得很盡興,畢竟VW集團的MQB就擺在那裡,但是當你經過一整天的激烈操駕,只想要舒舒服服的回家休息,Kamiq也同樣可以帶給你高分的舒適體驗,均衡或許就是捷克車廠最好的武器。

經過本次的集評,我們可以發現這四部車的調性都截然不同,如果單看空間或是配備上的差異,就是相當一翻兩瞪眼的事情,比對一下空間、配備比較表格應該就能夠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至於動態的表現,筆者認為沒有真正的優勝劣敗,最主要的差別是在於產品本身的屬性,追求的是節能還是性能。以小改款後的Vitara Hybrid為例,一直以來它都是偏向正統休旅可以越野的取向,本次新增了48V輕油電系統後更是將油耗表現推升到另一個檔次;Kona N-Line屬於運動至上的大玩具,駕駛可以開得極為盡興,相對的同行友人或許就不會和駕駛一樣的開心,但是標配Level 2半自動駕駛非常值得嘉許。
CX-30與Kamiq兩者都相當均衡舒適,單純以行車質感來說CX-30更受筆者的青睞,同樣也補足了車道置中功能,算是順應消費者的期待;Kamiq則像是CX-30的威力加強版,空間更大、性能更強一點、轉向更犀利一點,唯獨高級感與車道置中功能有著些許的落差。正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相信買到CUV的消費者應該會更了解自身的需求,進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車型。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
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 個性至上的進口CUV集評 的觀點,任何看法或評價都可以,就符合抽獎資格,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是車廠原廠精品,僅有一個名額。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22年3月10日中午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車廠原廠精品 | nhrid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