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為了把壘包填滿,以利守備,或是避開強打者,再捉下一棒,故意保送是棒球場上合理的戰術運用,其目的仍然是求取最後的勝利,我並不會因此而認為球隊放水。
那因應賽制,用以退為進的方式來選擇較有利的對戰組合,不也是在賽程規則內,求取勝利的方法之一,為何是缺乏運動精神。誰能清楚的解釋其中的分界?
-------------------------------------------------------------------------------
8/3補充,後知後覺的感想
謝謝諸位的賜教,我終於知道困擾我的問題點在哪裡了
我太膠著於"運動精神"的完美解釋,以至於對用任何非正面對決去贏得比賽的手法,都看做五十步與百步之差,也導致了我不認為故意保送比挑選對手來得高尚的疑問.
事實上,歷來的賽事利用賽程的漏洞,挑對手的例子不曾少過,但大多並未受到懲處,原來不是不罰,而是因為抓不到小辮子.
也就是敬遠四壞可以,蓄意K人的就不行;不想贏可以,白目到被人看破手腳就不行.
題外話
當年亞力士有機會破王貞治日職單季全壘打紀錄,碰上王貞治領軍的大榮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