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式的有反光鏡單眼相機最大的缺點是在於~
低階的機種比起高階的機種,根本是天南地北的差別
也許你花了幾萬圓,卻得到一個對焦點只有一個可以精準對焦,高ISO處理噪訊能力少一倍

追焦速度不堪用,可以用來快速操作的實體功能鍵少一半又笨重的相機,讓你的攝影學之路阻礙重重
沒有毅力的初心者搞不好還以為攝影就是這麼的阻手礙腳~


傳統式的有反光鏡單眼相機的優點呢~你只要在多花一到兩倍的錢,就可以得到畫質絕對性的優異,性能出眾重量與質感也多一倍的專業相機,資源豐富,還有因為市場久遠,廠商眾多,有數不盡的周邊配備可以讓你有多重選擇,讓有毅力的初心者能夠不受阻礙快速的學習~


非傳統式的微單眼,原理是拿掉了反光鏡,所以他可以更輕更小,犧牲的是原本利用反光鏡光學原理的觀景窗,變成了需要用電的小螢幕。
優點是可以非常的直覺看到使用光圈快門後的效果,不會讓初心者看著觀景窗瞎子摸象


對焦速度以目前來說,絕對是M43系統的Panasonic的相機最快而且精準其他的M43相機也都在伯仲之間,絕對不是因為感光元件做的小的關係,是因為P家優異的處理速度與計算能力達成的,如果是因為感光元件大小的關係,那一般DC不是就可以輕易達到全宇宙最快對焦?

目前微單眼系統有分為
●富士的X與SONY的NEX、Canon的EOS-M各家獨立開發的 APS-C 系統(感光元件最大)
●Olympusc和Panasonic策略聯盟的 M43 系統(感光元件第二大)
●Nikon 1 系統(感光元件第三)
●Pentax Q 系統(感光元件最小)

如果講到鏡頭的完整性,那就非M43系統最完整,其他如富士和SONY與Canon,他們的鏡頭數量之少,讓你無法真正體驗單眼樂趣與學習~各家之間又無法兼容,可以說是很不方便。
Canon本家系統的鏡頭雖然為數眾多,但是要用在自家微單系統上卻必須要使用轉接還,而且也不是所有都有支援,加上頭重腳輕,重量分配極為不均,只建議在原本就是使用Canon單眼相機的老手來當做隨身機使用~而且要使用Canon不如就使用他們的傳統單眼相機吧!你還同時保有畫質與性能和支援性!
富士的微單眼,雖然機身的電子性能不是頂好,可是獨特的感光元件設計與獨特的顏色校準~可說是畫質最出眾,我個人常常看到站上各位大大們使用富士拍出來的照片,看到都中毒不淺~甚至都想買一台他的X100s來當隨身機使用,還好萬年解毒藥【梅媽尼】,沒錢救了我一命~

但是他的鏡頭和周邊也是少的很,對於要使用富士來學習單眼的人,可謂是辛苦至極~
SONY的單眼相機有分微單眼與一般傳統有反光鏡單眼,我覺得他們可以說是RPG遊戲的聖騎士,可坦可補可DD的全性能角色,他有著優越的機身性能,優良的顏色處理,足夠的鏡頭群系統,尤其是其中的蔡斯頭,讓不少人為之瘋狂,為數不少的周邊配備與支援性。但是在各領域裡面又無法當絕對性的老大,可以說是讓人很難去評價他們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但是絕對有著優越的實力~

(SONY的微單眼鏡頭群較少,但是有轉接環可以接他們本家鏡頭,只是個人覺得畢竟轉接還是不太方便,體積問題也跟Canon的微單眼一樣。)
我個人是M43系統的單眼使用者


只是在廣角焦段就不是這麼佔好處了,廣角鏡頭指的是焦距在13mm到24mm之間的鏡頭,因為焦段X2的關係,在物理特形上難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不過還好Panasonic本家出了一顆7mm-14mm的廣角變焦鏡,換算過來也有14mm-28mm,畫質也相當優異,讓M43的使用者解決了這方面的煩惱

M43系統的單眼相機個人覺得最大的優勢在於便於攜帶的機身尺寸和重量,鏡頭和傳統單眼相比之下,同焦段同性能的M43也絕對相對小巧輕便與價格便宜。畫質確實不如FF系統,但是相較於APS-C系統也還在伯仲之間,可以說是體積與畫質的平衡點。

價格上可以讓你只要花傳統反光鏡單眼相機的高階入門機的機身價格,就可以買到旗艦機皇與鏡皇的搭配組合,旗艦機皇好處就在於他比入門機種擁有更多的操作性與更高的機身電子性能,就算是M43的入門機種,雖然少了叫為進階的操控性,但是也能帶給你不輸旗艦機種太多的優異畫質,個人覺得M43算是價格與品質成正比的系統了。

雖然M43系統的閃光配備沒有很多完整支援的,原廠的又貴不隆咚,但是還算是有一定的支援度,例如專門給M43的Nissin Di466 或是德廠METZ之類,都有支援TTL和高速閃燈~加上發展的越來越成熟,未來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都會投入這個不容小趨的市場~
如果你對畫質沒有絕對性的要求,我會推薦你M43系統的單眼相機,反之,我建議你直接使用傳統有反光鏡APS-C系統甚至是FF全幅系統的單眼相機。
如果你對畫質沒有絕對性的要求,又不想脖子上掛個1~2公斤的去大鐵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