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mar wrote:JUBILÄUM看介紹是淺中培不過淺中培卻有煙熏味,不知道是不是廠家刻意為之(恕刪)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碎豆燒焦導致的tipping和scorching也很多,如果都挑掉大概沒得喝了
bakafish wrote:碎豆燒焦 碰過一罐illy紅罐也很多的。廠豆時不時有這種的,明明都已經用很廉價的豆子在混了。手上兩公斤小紅帽喝到剩約一磅,貴一點的(也還是便宜貨)細碎一堆(有些有燒焦痕,應該是烘前就是碎豆),較便宜的因為標榜高比例羅豆,豆貌反而稍好。伯朗的衣索匹亞非常難得有精彩的百香果味,但就是尾巴不乾淨(苦尾揮之不去),懷疑也是細碎豆的問題。
在使用四六沖法的時候,第一次注水量通常是粉重的2.5倍,且水柱是較大的買入ORIGAMI以來,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它的粉層面積比較大我沖一人份使用14g粉,第一次注水35g因為水量較少,面積又較大,注水不容易照顧到全部咖啡粉其次就是搭配Kalita 155濾紙,下水速度很慢,四六沖法分段注水到後來下水會極慢(搭白牌錐形濾紙也沒有快多少,都比V60慢,這讓我有點懷疑直肋下水會比較快的說法)最近自己烘了一支豆子,很淺最後一次注水42g後,全部滴完需要兩分鐘,總時間超過5分鐘雖然沒有雜味,但就是不爽另外,先前就注意到一個現象,在這支豆子又特別明顯在第二次注水時,水柱一下去,灌入咖啡粉時,粉層立刻膨脹起來表示這個濾杯與濾紙的組合,排氣不良這可能也是每次沖完後,咖啡粉含水量會比較多的原因也可能導致悶蒸的效果不佳於是今天換個沖法同樣14g粉,第一次注水35g,拿小湯匙攪拌之後本來想分成兩次注水第一次注水90g,但第二次注水60g,水面就達到第一次注水的高度只好等水位稍降再補足25g最後等水全部滴完,時間還是超過5分鐘測試了三種沖法,分別是:1. 四六沖法留粉牆,到最後一次注水(第5次注水)才把粉牆沖掉2. 四六沖法在第三次注水就把粉牆沖掉3. 即上述沖法以味道來說,第3種最佳,豐富度和平衡性都最好,萃取率約21%第1種沖法不差,但平衡略往後段,酸度被拉淡,萃取率略高零點幾也許調整四六前兩次注水的比例能拉回來,但沖法較繁瑣,要注意的地方比較多第2種沖法,在個人評分裡不及格,整體味道偏淡,而且有很多味道不見套一句以前的玩家常用的說法:有水味因此沒有平衡性可言,萃取率也比第1種少了1%雖然有些國外大師如Scott Rao,James Hoffmann等,曾說過V60可以用力攪拌大水灌下去,不用怕側漏,側漏的說法是不對的云云但是在我的味覺與ATAGO的測定下,V60與ORIGAMI都會有側漏造成濃度降低與風味減損這代表如果要用這個手法,磨豆或水溫等參數就必需再改比方說磨更細一點,把要萃取出的物質更早萃取出來,側流掉的水當作是加水稀釋而不是直接套用原本的參數,換個沖煮手法就會變更好喝那麼留不留粉牆,要不要攪拌,能不能沖濾紙邊邊,都只是一種手法而已沒有什麼一定要這樣做,或一定不能這樣做老話一句,自己玩玩看,怎麼樣好喝就怎麼做可能因為豆子不同,磨豆機不同,濾杯不同,水質不同,個人對味道的喜好不同等在當下有最佳的手法,但不代表某種手法在各種條件下就一定最好即使大師的話也不必盡信,先決條件不同,結果當然也會不同
久違的再來一篇巴拿馬 瑪瑪卡特 Typica老欉 水洗生豆瑕疵率相當的低 僅有0.83%乾淨度高 典型水洗調茉莉花. 柳橙. 蜂蜜. 紅茶巴西 伊帕內瑪 頂級藍B23 草莓風味 日曬感覺比較像草莓果醬 跟沃卡的新鮮草莓甜香不太一樣瑕疵也蠻低的 2.09%不過頂級Premier Cru系列都稍貴一點草莓果醬. 紅葡萄. 李子. 甜桃喝過幾次 但第一次買來烘哥斯大黎加 卡內特莊園 音樂家 巴哈 葡萄乾蜜處理豆貌真的醜 放水挑生豆還挑掉12.58%但風味複雜度還算不錯莓果. 蘋果. 檸檬. 柑橘. 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