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入手半自動後就對於萃取這事情變得多樣化......

我一開始就是用流量控制來玩預浸,我計算時間是從出汁到杯子開始。

這幾天看到一個外國人的影片裡面提到......萃取計時是什麼時候開始算的??

他的論點應該是,從預浸的時候就要開始算萃取了.....。

我的預浸時間約在10秒,然後把流量控制全開,然後萃取25-30秒,得到30克的濃縮液體「我用15克的粉杯」。

依照他的論點,我已經是過萃了。

今天特意重新把粉調整粗一點,預浸一樣抓10秒,出汁後約莫18秒萃取30克的濃縮液體。

很明顯兩個口感的差異.......

請問各位對預浸萃取的見解
ひとりでも 傷ついた夢をとりもどすよ
文章關鍵字
阿比透咖啡 wrote:
我的預浸時間約在10秒,然後把流量控制全開,然後萃取25-30秒,得到30克的濃縮液體「我用15克的粉杯」。

依照他的論點,我已經是過萃了。


「15克的粉杯」用15g粉?

我的經驗,水粉比2:1很難「過萃」。或者先說說樓主的過萃定義。

只看時間就可以判斷過不過萃的話,我用手動拉霸應該把把過萃,那怕是水粉比1:1。
不管用多少時間,沒有不好的味道就不算過萃
我先列一下“手段v.s.目的”的組合。”過萃”不過就是個形容詞罷了。

手段
1. 粉粗細
2. 粉的溫度
3. 佈粉方法
4. 壓粉器種類
5. 壓粉輕重
6. 預浸時間
7. 過程水溫
8. 過程WD
9. 過程流速
10. 過程壓力
11. 出品水粉比

成品目的
1. 咖啡濃度
2. 萃取率
3. Crema 比例
4. 前中後段比例

最終目的
1. 香
2. 甜
3. 苦
4. 酸
5. 回甘
6. 甘納賽(!)
we543543 wrote:
「15克的粉杯」用15g...(恕刪)


我是看到他的理論,所以才會覺得「預浸」這個動作,是否算在萃取過程中。
ひとりでも 傷ついた夢をとりもどすよ
bakafish wrote:
不管用多少時間,沒有(恕刪)


我只是對於外國人的論點來說,這部分到底是屬不屬於萃取過程。

蠻有趣的,但是我算是新手小白,很多太深奧的東西還沒辦法太理解。

明天早上來玩玩沒有預浸直接萃取比較看看!!
ひとりでも 傷ついた夢をとりもどすよ
阿比透咖啡 wrote:
我是看到他的理論,所(恕刪)

我覺得把低壓預浸和高壓萃取的時間分開算才是正確的
舉例來說,低壓預浸10秒,高壓20秒,總時間30秒
低壓預浸20秒,高壓10秒,總時間也是30秒
這兩杯就算做到萃取相同的量,喝起來也不可能一樣
所以只看總時間一定不對
既然如此,何必在意總時間

一般來說,拉長時間是為了萃取出較多的後段物質
因此長時間預浸這個方法,多用在淺焙豆,以平衡前段的酸

可以試試看以下這些做法,萃取出相同量(粉的粗細可能不同),喝起來的差別
1. 低壓10秒,高壓20秒
2. 低壓20秒,高壓20秒
3. 一開始就流量全開,直接萃取30秒
Iforey wrote:
我先列一下“手段v.s(恕刪)



慢慢測試囉........

義式還有很多要學
ひとりでも 傷ついた夢をとりもどすよ
bakafish wrote:
我覺得把低壓預浸和高(恕刪)



了解......

目前都是喝中深培,目前為止我都是分開算的,所以就覺得是個蠻有趣的問題。
ひとりでも 傷ついた夢をとりもどすよ
什麼叫過萃?
要是有個人就喜歡喝燒焦味
那怎麼說呢?

自己煮咖啡
就是找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味道

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
自己爽就好了

可是如果營業的話以上都不適用
https://www.instagram.com/p/B9sh1kpHctU/?utm_sourc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