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mon1125 wrote:
我幫你確認
不會影響!
2種是不同的生理過程,前面有大大貼的國外教練文章,裡面就有提到,但該教練不支持同時增肌又減脂的論點在於不是不可行,而是效果不明顯,需拉長時間,該文章另一個重要觀念是,熱量在增肌與減脂間的拉扯,所以他比較建議,也是大多人做的,建立2個週期目標,一是增肌,一是減脂。
在目標確立的情況,效果比較明顯,也符合一般學員對於進度的期待,也順國外民情。
訓練方法千百條,要用自己橋,只要能夠堅持,管他是不是有效率,有時候最對的,最有效率的,堅持不下去,都是不對的方法。)
這篇太受用了
不是增肌/減脂無法同時進行
而是同時進行的成效不明顯
頓然消除心中許久的疑惑
看來在肌肉量達到理想之前,都要保持肥肥的狀態了

忽然想到,當時黃建智選手停賽一年
是否就是為了拉長增肌/減脂的週期來做更進一步的突破呢?

雖然文章中所提,跟個人經驗相符
增肌減脂同時進行,其中一項會有效率不彰的問題
但是作者也沒有提及立論出發點為何
不過一般老美很喜歡搞BULKING & CUTTING
我想該作者提到兩者分開比較有效率應該也是這個方向
其實偶一直覺得BULKING & CUTTING基本上是選手在搞的
尤其是限制熱量下的超高強度CUTTING
其實已經是變相節食,掉肌肉在所難免
而且一般人也不需要把體脂壓到這麼低的狀態
更不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減脂的整個過程
把時程規劃拉長一點,輕鬆自在,飲食又可以正常
也不用擔心掉肌肉的問題,何樂而不為
說真的,俺也沒看過黃阿文教練BU成米其林寶寶阿

獅王消失的那一年,可能當事人才清楚原因
只能說職業咖是另一個世界
cat6619 wrote:
呃~好像在說我耶每個...(恕刪)
舉個例
A.一個100公斤體脂30%,花了1年的時間運動,一年後成功減重減脂成75公斤,體脂15%。
共減了重量25公斤,體脂15%。
B.一個100公斤體脂30%,花了1年的時間運動,一年後成功增肌減脂成85公斤,體脂15%
共減了重量15公斤,體脂15%。
看出什麼了嗎?進度絕對不一樣!
撇除其他因素, 粗淺的看B一定體態比較好,不過一整年的過程除12個月,每個月只進展一點點,外行的搞不好以為你昨天沒大便什麼的,更別說實際操作者在不瞭解全盤時,所產生的問號與疑惑。
所以每次版上有新問題,大家才會劈頭問,目標是什麼,有了目標,自然往目標前進的同時是有信心的,而不是疑惑。
http://www.tsepf.org.tw/week/show.asp?repno=133
學術性的問題看了就頭大~
我比較好奇的是:
版大重訓真的有重訓到嗎?
有氧真的有有氧到嗎?
否則,
我還看過[大惑不解]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08/44782.htm
→除了減肥餐之外,娛樂新聞也找來少女時代的健身教練,介紹所謂的「4-3-2-1」瘦身操,少女時代健身教練說,「4分鐘有氧運動,3分鐘肌力運動,2分鐘有氧運動,1分鐘緩和運動,每天花10分鐘。
另外,
從鄭多燕的書名、內容及幾個幫她書寫序的部落客的網文來看,應該是塑身沒錯吧!?不是健身,也不是瘦身咩~

節食減重族最常討論就是量體重的時間點
早上量?晚上量?上完廁所量?天天量?
一整個焦慮到不行,WHY?
常聽到一句名言,態度決定高度
個人倒是覺得心態決定了健身的成敗
影片中受訪者是一名PT,一開頭就提到時間的問題
很多人詢問要花多久時間練成像他一樣
他告訴別人要花十年,至於得到什麼樣的回應,請看VCR

至於他自己則是非常願意花時間嘗試,即便得不到任何成效
這就是心態上的差異
利用健身來達成體態控制,首重是要把健身融入生活型態之中
包含飲食控制、WORKOUT,盡量不影響原本的正常生活
同時過程要讓身體呈現正向循環,以免形成生理反彈
總不能每次遇到瓶頸都靠意志力來克服吧
每次遇到這種吹毛求疵、斤斤計較的問題
其實俺都覺得這都不是發問者心中真正的疑惑
套一下巴菲特的名言:如果你沒有走進GYM10年的準備,那麼連10分鐘都別待了
如果把時程拉長,其實這些細微的差異都將不明顯
俺的想法跟所大一樣
花時間討論跟規劃飲食內容跟訓練菜單,加以執行並注意生理、心理變化
加以調整並找出可持之以恆的方式,那才是重點
健身,不是比誰先到終點,提供另一個角度給樓主思考一下
嘮叨了些
